没有边界,却有限制。在互联网上,消费者的地域性差别弱化,倒是共性凸显,但也有物流、支付等条件的限制,导致“下乡”困难重重。现在来看,各家的“刷墙”策略更像是造势,要真正走到下线市场,还需要各类“基础设施”配套推进。
淘宝:让商家带动消费者上线
虽然多数商家已有上线的意愿,但如何在线上做生意、在网上找用户,依然心生茫然。
前几天一位淘宝大学的老师,受山东一个乡镇府邀请,给当地的淘宝用户培训网络推广知识。这个乡以生产演出服闻名,借用货源优势,很多当地农户单凭在网上销售演出服,一年获纯利就有几十万元。这一位老师给这些商家培训的内容是“视觉营销”,希望他们熟悉互联网的使用规则,打造出自己的货源优势。
为了推进与县级市场的合作关系,淘宝掌门人马云还特意邀请全国百名县长去杭州,大摆酒宴,利用政府力量推动商家上网。
让更多商家带动更多消费者上线,是淘宝的老传统了。
京东:物流是个硬骨头
京东这样主要以自营为主的商家,面临的问题可能更困难。
农村地区,尤其是经济较不发达的地区,居民居住地密集度低、范围广,物流覆盖面小,增加物流配送点需要巨大的资金。道远件少,物流运营成本高,投入产出比低,快递企业通常不愿意深耕农村市场。尤其对于自建物流配送的自营平台来说,农村的物流制约更加**。复制一、二线城市的模式,有没有可能?毕竟如今的家电连锁巨头仍然只能下沉到四线城市,真正涉及农村市场者寥寥无几。
于是京东推出了先锋站模式,鼓励京东配送系统内的员工回到老家的3~6线城市创业,进行集中的业务、管理方面的培训,让其独立负责自己家乡某个县的配送站的设站及管理工作。他们不仅肩负着**空白区县的配送和销售工作,也提供上门取件、换新、货到付款等一系列增值服务。
这样做并没有解决在农村自建物流不划算的问题。先不说配送,仅是在城际运输中,京东的货量如果做到全国1800个城市专开班车,满载率也就20%,相当于80%都空着,这是要烧大把银子的。
但是京东表示,暂时不会考虑物流的成本能否控制。它的招股书信息显示,未来3年,京东将投资10亿~12亿美元继续加大物流建设,目标是使全国广大的县城、农村用户也能享受到网购的便利。
毫无疑问,京东用的是笨办法,调门很高,但是内里的底牌是什么,现在谁也不知道。
2024/5/14
2024/5/13
2024/5/13
2024/5/10
2024/5/8
2024/5/8
2024/5/7
2024/5/7
2024/5/7
2024/5/7
上一篇:企业微信正经历的致命伤
下一篇:兽药营销:四个很实用的销售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