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康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隐性猪瘟的常规防治办法

2015/4/6 来源:互联网 阅读:1651次

    猪瘟俗称“烂肠瘟”,猪瘟是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传染病。猪瘟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随着使用猪瘟弱毒苗对猪群免疫密度显著**,典型猪瘟得到了**控制,但由隐性感染造成的温和型猪瘟在各地却时有发生,甚至有的猪场隐性感染猪瘟持续发生,对养猪业的发展与经济效益**造成严重影响。

猪瘟的症状:急性型病猪精神差,发热,体温在40—42℃之间,呈现稽留热,喜卧、弓背、寒颤及行走摇晃。食欲减退或废绝,喜欢饮水,有的发生呕吐。结膜发炎,流脓性分泌物,将上下眼睑粘住,不能张开,鼻流脓性鼻液。初期便秘,干硬的粪球表面附有大量白色的肠粘液,后期腹泻,粪便恶臭,带有粘液或血液,病猪的鼻端、耳后根、腹部及四肢内侧的皮肤及齿龈、唇内、肛门等处粘膜出现针尖状出血点,指压不退色,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公猪包皮发炎,阴鞘积尿,用手挤压时有恶臭浑浊液体射出。小猪可出现神经症状,表现磨牙、后退、转圈、强直、侧卧及游泳状,甚至昏迷等。剖检:全身淋巴结肿胀,多汁、充血、出血、外表呈现紫黑色,切面如大理石状,肾脏色淡,皮质有针尖至小米状的出血点。脾脏不肿大,有出血性梗死灶,以边缘多见,呈紫黑色块状。喉头粘膜及扁桃体出血。膀胱粘膜有散在的出血点。胃、肠粘膜呈卡他性炎症。

慢性型多由急性型转变而来,体温时高时低,食欲不振,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逐渐消瘦、贫血,衰弱,被毛粗乱,行走时两后肢摇晃无力,行走不稳。有些病猪的耳尖、尾端和四肢下部成蓝紫色或坏死、脱落,病程可长达一个月以上,最后衰弱死亡,死亡率极高。剖检:慢性病例在回肠末端、盲肠和结肠,特别是回盲瓣出现周边隆起,中央凹陷的溃疡灶即为“扣状肿”。全身性出血变化不**,由于钙磷代谢的扰乱,病程较长的仔猪可见肋骨末端和软骨组织变界处,因骨化障碍而形成的黄色骨化线。

温和型猪瘟发生较多的主要是断奶后的仔猪及架子猪,表现症状轻微,不典型,病情缓和,病理变化不**,病程较长体温稽留在40℃左右,皮肤无出血小点,但有淤血和坏死,食欲时好时坏,粪便时干时稀,病猪十分瘦弱,致死率较高,也有耐过的,但生长发育严重受阻。

猪瘟预防措施: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特别应注意母源抗体的干扰,合理的安排首免时间。一般可采用如下免疫程序:25-35日龄首免,60-70日龄第二次免疫,种猪以后每4-6月免疫一次。**依据免疫监测的结果制定免疫程序。断奶前仔猪一般采用4倍剂量免疫,以防母源抗体的干扰。经常进行**消毒、严格防疫制度、科学的饲养管理、及时诊治其他猪病,重点是防治仔猪黄白痢和伪狂犬病,伪狂犬病免疫在猪瘟免疫前半个月进行。

猪瘟的治疗:治疗时使用瘟毒血抗+博克加肌肉注射,同时使用疫毒健拌料,效果更好。

关键词
相关推荐
免责声明:
以上展示的文字和图片等所有信息是会员自行提供,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会员负责;展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请读者仅作参考!版权若有侵犯,请联系本网,我们将在及时纠正或删除。
兽药网 > 兽药厂家 > 公司文章详页

移动版| 电脑版 |官方微信

兽药招商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