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康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母猪蓝耳病的诊断与防治举措

2015/4/6 来源:互联网 阅读:1870次

    猪蓝耳病曾称为“新猪病”、“猪流行性流产和呼吸综合症”、“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蓝耳病”、“猪瘟疫”等,我国将猪蓝耳病列为二类传染病。猪蓝耳病的病原又名莱利斯塔病毒,猪蓝耳病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相对较弱。

猪蓝耳病症状:猪蓝耳病潜伏期差异较大,引入感染后易感猪群发生猪蓝耳病的潜伏期,最短为3天,最长为37天。低毒株可引起猪群无临诊症状的流行,而强毒株能够引起严重的临诊疾病,临诊上可分为急性型、慢性型、亚临诊型等。
 
急性型猪蓝耳病:母猪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或废绝、发热,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妊娠后期(104~106天),母猪发生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母猪流产率可达50%~70%,死产率可达35%以上,木乃伊可达25%,部分新生仔猪表现呼吸困难,运动失调及轻瘫等症状,产后1周内死亡率**增高(40%~80%)。少数母猪表现为产后无乳、胎衣停滞及阴道分泌物增多。
 
慢性型猪蓝耳病:主要表现为猪群的生产性能下降,生长缓慢,母猪群的繁殖性能下降,猪群免疫功能下降,易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和病毒性疾病。猪群的呼吸道疾病(如支原体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链球菌病、附红细胞体病)发病率上升。
 
亚临诊型猪蓝耳病:感染猪不发病,表现为猪蓝耳病毒的持续性感染,猪群的血清学抗体阳性,阳性率一般在10%~88%。
 
猪蓝耳病的预防: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建立稳定的种猪群,不轻易引种。如必须引种,首先要搞清所引猪场的疫情,此外,还应进行血清学检测,阴性猪方引入,坚决禁止引入阳性带毒猪。引入后必须建立适当的隔离区,做好监测工作,一般需隔离检疫4~5周,健康者方可混群饲养。实现全进全出,至少要做到产房和保育两个阶段的全进全出。定期对猪舍和环境进行消毒,保持猪舍、饲养管理用具及环境的清洁卫生,一方面可防止外面疫病的传人,另一方面通过严格的卫生消毒措施把猪场内的病原微生物的污染**到**限,可以**限度地控制和**PRRSV感染猪群的发生率和继发感染机会。做好猪群饲养管理。用好料,**猪群的营养水平,以**猪群对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做好免疫接种,控制好其他疫病,特别是猪瘟、猪伪狂犬和猪气喘病的控制。定期进行监测,以了解该病在猪场的活动状况。

猪蓝耳病治疗:疫毒健拌料投喂,无病预防有病可治。个别重病母猪使用毒来毒亡肌肉注射,一日一次,连用2-3天。

关键词
相关推荐
免责声明:
以上展示的文字和图片等所有信息是会员自行提供,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会员负责;展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请读者仅作参考!版权若有侵犯,请联系本网,我们将在及时纠正或删除。
兽药网 > 兽药厂家 > 公司文章详页

移动版| 电脑版 |官方微信

兽药招商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