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前殖吸虫病又称蛋蛭病,是由于前殖吸虫寄生于鸡的直肠、输卵管、法氏囊、泄殖腔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鸡前殖吸虫病以输卵管炎、产蛋机能紊乱为特征。鸡前殖吸虫病在我国流行多年,尤其是南方更为多见。鸡前殖吸虫病因需中间宿主蜻蜓而发生于散养的鸡群。
鸡前殖吸虫病是由一些前殖吸虫所引起的雌性生殖器官的疾病。鸡前殖吸虫病在我国分布较广,种类很多,鸡常见的为卵圆前殖吸虫和楔形前殖吸虫两种。其成虫寄生于大鸡的输卵管和雏鸡的法氏囊内,有时也见于直肠和蛋内。鸡前殖吸虫病常呈地方性流行,多见于春、夏两季。
鸡前殖吸虫病的症状:初期外表无**变化,食欲和活动正常,逐渐开始产薄壳蛋,轻压即破,随后产蛋率下降,有的产生畸形蛋,有时产出前即行破裂,仅排出卵黄或少量蛋白,可持续一个月。而后发展为产蛋困难,或停止产蛋。这时病鸡有食欲减退,精神萎靡,消瘦,步态不稳等**的症状,常蹲伏在鸡窝内,作生蛋状。后期患鸡体温升高达43度,食欲**,喝欲增加,羽毛蓬乱,全身乏力,泄殖腔常突出。肛门边缘高度潮红,严重者**死亡。
鸡前殖吸虫病的预防:前殖吸虫病流行地区或农场,根据鸡前殖吸虫病出现的季节,进行预防性驱虫。在不**的农场或鸡场内的鸡群,每3个月普查一次,发现病鸡,进行隔离驱虫。消灭**中间宿主淡水螺,即在难场周围的池塘、沟渠定时灭螺。防止家禽啄食第二中间宿主晴蜓及其幼虫。
鸡前殖吸虫病的治疗:用四氯化碳,小胃管和注射器投服,每只鸡2—3毫升。也可与等量植物油混合后嗉囊注射,或用4毫升混入面团投服,连用3天。吡喹酮每千克体重60毫克,一次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