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一种免疫抑制性病,以成年猪生殖障碍、早产、流产和死胎,以及仔猪呼吸异常为特征的传染病。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病性传染病。猪蓝耳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母猪流产率可达30%,育肥猪也会因猪蓝耳病死亡。
猪蓝耳病呈地方性流行,传播迅速。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猪均感染。易感性有一定差异,种猪、生长猪和育肥猪症状较温和。母猪、仔猪症状较严重,仔猪致死率可达 80%~100%。病猪和带毒猪是猪蓝耳病主要传染源,感染猪能大量排毒,如鼻分泌物、粪便、尿液中均含有病毒;耐过猪可长期带毒且长期向体外排毒。猪蓝耳病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与消化道传播——水平传播。垂直传播发现的病例较少。当健康猪与病猪接触时,如果饲养密度过大、圈舍潮湿、空气不流通、寒冷、阳光不足、频繁调运、天气突变等都容易导致猪蓝耳病的发生与流行;特别是大型养猪场猪蓝耳病发生较多,传播快,舍外散养传播速度慢。
母猪产前一周发生早产、流产或生产成绩下降,环境越差,感染越快,1~3个月后重复发生,呈持续感染,流行期一般70~100天,最长4~6个月。猪蓝耳病初呈大流行性传播,有**“跳跃式”传播,无**季节性,春季多发,仔猪冬季严重,母猪常年发病。继发细菌及支原体等感染使症状加剧,死亡率增高。
防范猪蓝耳病要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建立稳定的种猪群,不轻易引种。如必须引种,首先要搞清所引猪场的猪蓝耳病疫情,此外,还应进行血清学检测,阴性猪方引入,坚决禁止引入阳性带毒猪。引入后必须建立适当的隔离区,做好监测工作,一般需隔离检疫4~5周,健康猪方可混群饲养。
猪蓝耳病一旦有所征兆,使用高热六联肌肉注射;每20ml用于发病前期用于300kg体重、中期用于200kg体重、后期用于100kg体重;重症酌情加量。同时配合加+力一同注射修复免疫力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