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引起人、畜的一种经创伤感染的急性、中毒性传染病,猪破伤风又名强直症、锁口风。猪破伤风的特征是病猪全身骨骼肌或某些肌群呈现持续的强直性痉挛和对外界刺激的兴奋性增高。猪破伤风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各地呈零星散发。猪只发病主要是阉割时消毒不严或不消毒引起的。猪破伤风病死率很高,造成一定的损失。
猪破伤风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人和动物的粪便中有本菌存在,施肥的土壤、尘土、腐烂淤泥等处也存有猪破伤风病菌。**家养的动物和人均有易感性。实验动物中,豚鼠、小鼠易感,家兔有抵抗力。在自然情况下,猪破伤风感染途径主要是通过**创伤感染,如猪的去势、手术、断尾、脐带、口腔伤口、分娩创伤等,我国猪破伤风以去势创伤感染最为常见。
并非一切创伤都可以引起猪破伤风,而是必须具备一定条件。由于破伤风梭菌是一种严格的厌氧菌,所以,伤口狭小而深,伤口内发生坏死,或伤口被泥土、粪污、痂皮封盖,或创伤内组织损伤严重、出血、有异物,或与需氧菌混合感染等情况时,才是猪破伤风菌最适合的生长繁殖场所。临诊上多数见不到伤口,可能是潜伏期创伤已愈合,或是由子宫、胃肠道黏膜损伤感染。猪破伤风无季节性,通常是零星发生。一般来说,幼龄猪比成年猪发病多,仔猪常因阉割引起。
猪破伤风潜伏期最短的1天,最长的可达数月,一般是1~2周。潜伏期长短与动物种类、创伤部位有关,如创伤距头部较近,组织创伤口深而小,创伤深部损伤严重,发生坏死或创口被粪土、痂皮覆盖等,潜伏期**,反之则长。一般来说,幼畜感染的潜伏期较短,如脐带感染。猪常发生猪破伤风,头部肌肉痉挛,牙关紧闭,口流液体,常有“吱吱”的尖细叫声,眼神发直,瞬膜外露,两耳直立,腹部向上蜷缩,尾不摇动,僵直,腰背弓起,触摸时坚实如木板,四肢强硬,行走僵直,难于行走和站立。轻微刺激(光、声响、触摸)可使病猪兴旮睦增强,痉挛加重。猪破伤风重者发生全身肌肉痉挛和角弓反张。死亡率高。
猪破伤风的特征性临诊症状,如体温正常,神志清楚,反射兴奋性增高,骨骼肌强直性痉挛,并有创伤史(如猪的去势等)等**确诊。没有特异的剖检变化可供诊断。
猪破伤风治疗。及时发现伤口和处理伤口 这是特别重要的环节之一。**清除伤口处的痂盖、脓汁、异物和坏死组织,然后用3%过氧化氢或1%高锰酸钾或5%~10%碘酊冲洗、消毒,必要时可进行扩创。冲洗消毒后,撒入碘仿硼酸合剂。也可用青霉素20万IU,在伤口周围注射。全身治疗用青霉素或青霉素、链霉素肌肉注射,早晚各1次,连用3天。以消除破伤风梭菌继续繁殖和产生毒素。
猪破伤风预防。防止和减少伤口感染是预防猪破伤风十分重要的办法。在猪只饲养过程中,要注意管理,消除可能引起创伤的因素;在去势、断脐带、断尾、接产及外科手术时,工作人员应遵守各项操作规程,注意术部和器械的消毒。对猪进行剖腹手术时,还要注意无菌操作。在饲养过程中,如果发现猪只有伤口时,应及时进行处治。我国只要发生猪破伤风,大多数是因民间的阉割方法,常不进行消毒或消毒不严引起的,特别是在公猪去势时,忽视消毒工作而多发。对猪进行外科手术、接产或阉割时,可同时注射猪破伤风抗血清3000~5000IU预防,会收到好的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