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病

近期鸡肿头肿脸的防治

2010/6/25 来源:互联网 阅读:20239次

近期不断接到有饲养户反映出现以肿头肿脸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而诱发肿头肿脸的病因很多,有大肠杆菌引起的,也有支原体、流感、鼻炎等引起的。那么,近期出现这一症状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听听我们的专家怎么说吧。

对肿头肿脸类疾病,可根据发病日龄、季节、症状、病变等的不同进行鉴别。笔者以最近接到的一个实例加以说明:

商丘一养户养蛋4200只左右,158日龄,部分脸肿、流泪、眼眶中有泪,打喷嚏、甩头现象**。大多是单侧脸肿,个别是双侧脸肿,群产蛋量大幅下降,部分下痢。

根据该病发生在阴冷潮湿的冬春时节,笔者初步诊断是传染性鼻炎。经剖检,发现主要病变是鼻腔、窦、喉和气管黏膜发生急性、卡他性炎症,充血肿胀,潮红,表面覆有大量黏液,窦内积有渗出物凝块或干酪性坏死物,严重时也可能发生支气管肺炎和气囊炎。面部和肉髯的皮下组织水肿,眼、鼻有恶臭的分泌物结成硬痂,眼睑有时黏合在一起。内脏一般无病变。产蛋输卵管内有黄色干酪性分泌物,卵泡松软、血肿、坏死或萎缩,腹膜炎。结合临床症状和病变,笔者确定这些是患了传染性鼻炎。

治疗方案 该病病原对许多抗菌药物均敏感,但笔者认为磺胺类药物应是**药。许多饲养户对给产蛋使用这类药物有顾虑,因为可能会影响产蛋,有药物残留、中毒等情况,但是,本病的传播速度相当快,一旦在产蛋群中发生,即使不使用磺胺类药也必然会引起产蛋率下降,而如果及时(特别是在发病初期)合理用药,则有助于迅速控制病情,减少继发感染机会,同时可起到**病程、加快群康复的作用。所以,根据饲养管理水平、群发病程度和免疫情况综合考虑,定下用药方案:

磺胺间甲氧嘧啶钠100克配合盐酸多西环素100克拌料350公斤,全群使用3~5天,芪肽干扰素100毫升饮水150公斤用以增强肌体免疫力,用药后期加入肝肾通泰来减弱药物对肌体的损伤。如病只表现鼻炎和眼炎症状,可用0.2%的硼酸水冲洗其鼻、眼;如病的窦腔内蓄积有豆腐渣样凝固物,可用手术刀将其切开,用镊子夹出全部凝固物,然后用硼酸水冲洗,并滴入青霉素眼药水。用药3天后,群得到**控制。

小结 传染性鼻炎多发生于阴冷潮湿季节,主要是通过健康与病接触或吸入了被病菌污染的飞沫而迅速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饮水经消化道传染。

加强日常管理,**群体质很重要。现在很多饲养户认为,免疫过的群就不会发病,以致对日常的管理和消毒不重视,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因为传染性鼻炎是细菌性疾病,一般来说,细菌性的保护率相对于病毒性较低。目前,无论是进口还是国产,其一次免疫的保护率均在80%左右,二次免疫(间隔4周以上)的保护率可在90%以上。再者,传染鼻炎主要通过鼻腔呼吸道感染群,并在这些部位生长繁殖,油苗主要产生的是体液抗体,达到鼻腔和呼吸道的抗体较少,因此传染性鼻炎抗体只能阻止细菌进入血液,减轻全身性感染,而不能阻止群感染传染鼻炎细菌。在日常管理中,应改善舍环境,注意通风和保温,必要时可在舍内加温,也要保持通风,定期排气,用除氨型中升金碘消毒,**氨气浓度,减轻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寒冷季节,气候干燥,舍内粉尘飞扬,空气污浊,应加强平时的带消毒工作来减少空气中的粉尘,净化空气和增加空气湿度,从而减少空气中病原菌的含量。采用优质全价,减少应激因素,**群体质。

实施良好的生物**和卫生消毒措施,可控制该病的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如制定科学严格的消毒和管理措施,加强日常消毒,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禁止把不同日龄的放在同一栋舍内饲养,合理调整饲养密度等。感染后耐过的康复常成为带菌者,是主要的传染源,发病场(舍)应采取隔离、消毒、淘汰发病及康复的带菌。病死严禁乱扔,必须及时收集,送往指定地点进行焚烧或深埋。

总之,免疫接种、良好的饲养管理、完善的生物**和卫生消毒措施的有机结合,才是防治传染性鼻炎的**措施。

看了此文还关注了
相关文章
常见鱼病有几种?有何好的治疗方法?养鱼朋友看过

2024/5/14

兔子常见病及其防治方法,尤其这几种要重视!

2024/5/13

肉兔品种有哪些?值得收藏

2024/5/13

中国常见猪品种

2024/5/10

羊烂嘴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怎么治疗?

2024/5/8

羊日射病与热射病是啥病?有何症状?羊得了怎么办

2024/5/8

螃蟹吃什么食物?螃蟹怎么养?

2024/5/7

马是怎么配种的?一文读懂

2024/5/7

绿壳蛋鸡和普通蛋鸡有何不同?

2024/5/7

绿壳蛋鸡有那些品种?绿壳蛋鸡特点及养殖前景

2024/5/7

热门专栏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防范家禽黄曲霉菌中毒

下一篇:散养土鸡莫忘驱虫

标签
兽药网 > 兽医在线 > 禽病 > 详页

移动版| 电脑版 |官方微信

兽药招商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