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病

雏鹅糊肛症的治疗方法与预防措施

2020/9/24 来源:互联网 阅读:38628次

雏鹅糊肛症的治疗方法


可在饲料中添加0.1%土霉素和0.02%强力霉素进行治疗,还可在饲料中添加0.2%~0.3%的酵母片等**雏鹅的消化能力。另外,在饮水中添加多种维生增强雏鹅抵抗力,促进雏鹅恢复健康。

可在饮水中添加0.02%的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以及5%~8%的葡萄糖或电解多维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细菌感染。

雏鹅糊肛的预防措施


1、**运输。在装车前,让雏鹅先饮上充足的饮水,车上也应准备足够的饮水,若在炎热的夏天运雏,必须在早上或夜间运输,躲开炎热的白天。做好保温、通风、防晒工作,防止雏鹅途中脱水中毒和受风寒。雏鹅运到目的地后,要让雏鹅稍停一会,遮挡光线使雏舍变暗让雏鹅充分休息,1h后再开水。

2、适宜的温度与湿度。育雏期一定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在一天内温度变化不超过15为好,这样有利于雏鹅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是预防糊肛的**措施之一。

育雏舍的温度,1-5日龄为28-27℃,6-10日龄为26-25℃,11日龄以上为24-20℃,并保持相对恒定。特别是夜间的温度,不能过低。温差不能过大,否则雏鹅就会因患病而大量死亡。

开食后,育雏舍内温度偏高,雏鹅体内水分散发量大,排粪少,粪内水分蒸发少,故雏鹅舍内湿度偏低,舍内显得干燥。这时就要往地上洒水,或用水盆盛上水,放在舍内,增加湿度。一般湿度应控制在60%-70%,随雏鹅长大,饮水量增加,舍内湿度上升,要防止湿度过大,适当**湿度,一般控制在50%-60%为宜,有利于雏鹅的生长和发育。

3、及时开水与开食。雏鹅出壳后**次饮水叫做开水。及时开水有助于雏鹅对腹腔内剩余蛋黄的吸收。如果出壳后2~3天还不能开水,发生糊肛的雏鹅就会增多。通常在出壳后15~24**内开水,**饮用5%~8%的糖水2~3天,不仅可以预防糊肛,而且可**雏鹅死亡率。

雏鹅出壳后**次喂食叫做开食。试验证明,雏鹅开食的时间以出壳后24**左右为好,其次为36**,否则,糊肛鹅数会增多。因此,尽量让雏鹅在出壳后24~36**内开食,并在2天内全部学会吃食,能促进雏鹅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有利于预防糊肛。

雏鹅出壳后,腹腔内还有6~9克蛋黄没有吸收完,蛋黄的营养价值很高,且这时雏鹅的消化机能尚不健全,**消化酶的酶解能力还不强,高蛋白的日粮不能**地被消化吸收,极易发生糊肛。因此,雏鹅出壳后前几天不要喂鱼粉和鹅蛋等高蛋白日粮。

一般出壳后,在2h左右就可第1次饮水,也称做初饮。有一部分雏鹅不会喝水,需人工辅助教雏鹅喝水,就是将雏鹅嘴放在饮水器里沾几下,雏鹅学会了,同群的就跟着都来饮水。在1周内雏鹅饮水要保持清洁卫生,**饮用和室温一致的凉开水。100只雏鹅要有2500L的饮水器4个,摆放均匀,数量要够。

4、精心饲养。雏鹅要精心饲养管理,育雏期所用的饲料,配合上要科学合理。能量、蛋白质的比例要合理,氨基酸要平衡,**微量元素、维生素要按生长、发育需要量配合。在饲料购买、贮存、运输上要注意防止雨淋,防止饲料发霉变质或腐败。

为了防止雏鹅糊肛,雏鹅开食饲料不能用鸡蛋黄、牛奶或羊奶等高蛋白饲料。要用小米或碎玉米用开水浸泡后,给雏鹅开食。第1天喂6成饱,第2天喂7、8分饱,第3天喂足饲料,还要少喂多餐。在饲料里添加青绿饲料,**雏鹅有旺盛的食欲,不至于发生糊肛。

5、科学消毒。做好育雏舍、育雏工具、饮水器、食槽经常清洗和消毒,**有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以减少糊肛症的发生,从而**育雏的成活率。

看了此文还关注了
相关文章
雏鹅糊肛症的治疗方法与预防措施

2020/9/24

热门专栏
禽大肠杆菌病

禽大肠杆菌病是家禽养殖业中很常见的一个疾病,在卫生、环境条件...

鹅大肠杆菌病

鹅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主要症状为精神...

猪大肠杆菌病

猪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传染性肠道疾病,主要感染...

鸭大肠杆菌病

鸭大肠杆菌病又名鸭大肠杆菌败血病,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

牛大肠杆菌病

牛大肠杆菌病又名大肠杆菌性腹泻,或称犊牛白痢,是由致病性大肠...

鸡大肠杆菌病

鸡大肠杆菌病是普遍存在鸡群中的一种条件性传染病,其发病率和死...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鸭异食癖怎么办?解决办法

下一篇:元宝鸡常见病有哪些?如何防控?

标签
兽药网 > 兽医在线 > 禽病 > 详页

移动版| 电脑版 |官方微信

兽药招商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