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出血病危害大,它具有发病急、**率低、死亡量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一旦有鱼感染,不仅难治疗而且容易很快造成更多鱼发病。本病的爆发,主要是由于平时黄颡鱼的饲养与管理不当引起。患鱼症状表现为体表充血,鳃、口、眼、头部位严重充血,病鱼精神不振,严重的出现死亡。对于发病急或严重的,往往来不及治疗,发病轻的或发病早期可采用内外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药物治疗。黄颡鱼出血病重在预防,采取相应预防措施,能**减少此病的发生。
1、在苗种期或成鱼期,养殖户习惯换水,换水对黄颡鱼会产生应激,加上水体消毒不及时或不**而引起鱼体感染。
2、池塘水质条件差,氨氮亚盐偏高,鱼体在抵抗力弱时对氨氮和亚盐的敏感度很高。
3、5-6月雨水多,7-8月白撞雨多,雨水对鱼体应激大。
4、养殖后期投喂量加大,池塘粪便和有机质积聚过多,加上高温季节细菌繁殖快,鱼体容易被感染。
5、投喂饲料营养单一,抵抗力下降。
1、临床症状
病鱼在患病初期,也就是刚发病时,症状不**,随着病情发展,病鱼症状开始**,如食欲减退甚至绝食、离群独游,有的在水体中仅头露出在水上面。
如果没得到及时治疗的话,病情还会继续恶化,病鱼身体颜色有些发黄,头部出血,身体有较多粘液流出,眼球突出。
严重的病鱼,胸部和腹部充血,肛门红肿。患鱼逐渐恶化,最终死亡。
2、剖检症状
对病死鱼解剖,可见肠内、肌肉和胃部充血,腹腔有很多积水,胃里面没有食物或有非常少的食物,内脏异常。
治疗本病,仅仅用一种药,是很难达到好的疗效的。在治疗时,要科学用药,选择多种药物进行治疗,**的治疗方法是对病鱼进行内服药治疗和外泼洒药物相结合。下面介绍一种治疗方案,供大家参考。
1、外泼洒治疗。
上午泼菌毒克120~150 克/ 亩,下午泼杀菌硫醚120~150 克/ 亩;隔日又泼一次;
2、内服药治疗
在进行以上外泼洒治疗的同时内服药饵,每100 千克饲料加入金氟康400 克、链球抗体200 克、包膜VC500 克, 连续服用7 天。
1、完善消毒措施
鱼种投放前要**清淤消毒,养殖过程中要定期用二氧化氯片剂或复合碘制剂等消毒水体。
2. 合理搭配放养鱼种
主养黄颡鱼除合理放养外,应适当搭配花白鲢以控制水质过肥。
3. 加强水质调控
尤其在养殖中后期,水位不能低于1.5 米,以2 米为好,要定期换注新水,保持水体透明度在30 厘米以上,发病期间为避免应激应尽量减少注换水次数。
4. 投喂新鲜饲料
坚持“四定” 投饲,杜绝投喂变质饲料,饲料粗蛋白高于42% 为好。
5. 做好药物预防
每半个月至20 天用药物预防一次。外用:二氧化氯片剂100~150克/亩或复合碘40~50克/亩。内服: 用大蒜素或四黄抗毒交替拌饵投喂。
4-11
9-23
8-30
6-24
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