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奴病

蟹奴病用什么药好?蟹奴病的病原是什么?

2019/6/4 11:29:48 来源:互联网 阅读:1436次

蟹奴病流行有季节变化,雌体比例大于雄体,大致从7月份开始,9月份达高峰,10月份后逐渐下降,11月份后基本停止。那么治疗蟹奴病用什么药?蟹奴病的病原有什么特点?如何做好河蟹常见病的防治?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蟹奴病用什么药好?


1、立即使用硫酸铜加硫酸锌合剂(1:2),以每亩用0.625kg硫酸铜和1.25kg硫酸锌兑水溶化后全池泼洒,同时使用水草保护肽等护草药物,缓解硫酸铜对水草的损害。按照该方案使用一周后,病蟹脐部的蟹奴外体脱落并留下了黑色点状疤痕,用药效果**,故半个月后按照上述方案再用药1次,河蟹的发病率不到10%,未**的病蟹未能正常脱壳生长。

2、也可用较高浓度的漂白粉、生石灰**清除。用针挑破囊体然后用0.8ppm硫酸铜浸浴30**,也有一定疗效。

3、寄生有蟹奴的病蟹经药物治疗蟹奴脱落后,不久又会长出新的蟹奴,其病理不明,故建议治疗时,应间隔一至两周后第二次用药,且发病塘要用生石灰**清塘,杀死蟹奴寄生的中间宿主。来源中国水产频道


蟹奴病的病原有什么特点?


本病的病原体是蟹奴。

蟹奴属甲壳动物、蔓足目。雌雄同体,寄生在蟹腹部的下面。

虫体分二部分,一部分突出在宿主体外,称蟹奴外体,包括柄部及孵育囊,即通常见到的脐间颗粒;

另一部分为分枝细管,称蟹奴内体,蔓延到蟹体躯干与附肢的肌肉、神经系统和内脏等组织。形成直径l毫米左右的白线状分枝。


河蟹常见病的防治


除了蟹奴病,螃蟹还很容易患以下这些病:

1.聚缩虫病。病蟹的关节、步足、背壳以及额部和鳃上都可附着聚缩虫。行动迟缓、摄食强度小、发病时间在5~7月份。池塘生态较差;养殖密度较大,长期不换水是此病的诱因。防治可在放蟹种前,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平时注意注、换水;合理投饲、及时清除残饵。已经附着感染病原体的可用0.25~0.6ppm的硫酸铜全池泼洒。但注意鱼蟹混养池中忌用。河蟹蜕壳后,**换水。

2.青苔着生病。病蟹的颊部额部及步足的底,基关节处甚至鳃上,均可附着。行动艰涩,很少进食,严重的堵塞进出水孔,使河蟹窒息而死。春季为盛。中性偏酸,较肥的水质,含氮量较高的水源是此病的直接诱因。防治可在局部泼洒0.8ppm的硫酸铜。但临近蜕壳期间忌用。局部直接泼洒20ppm的生石灰水于青苔上。在进水口设小型沉淀池,便于用水草或网布过滤。忌用农田肥水。

3.中毒症。病蟹活动失常,死后蟹体僵硬弓起,脐离胸板下垂。解剖可见鳃或肝脏**变色。水质恶化,或误用腐败水质,导致氨气、硫化氢气体产生;药物使用不当等都能引起中毒症发生。防治可经常换水,平时可施生石灰以改良水质。②用药时一定要掌握适当的浓度。一旦发现该症状,必须**换水。

4.腐壳病。病蟹先从步足指节尖端破损腐烂成黑色斑点不久尖端腐蜕,然而步足各节及背甲甚至胸板也出现白色斑点,渐而变黑,甲壳侵蚀成洞,并可见肌肉或皮膜。轻时,对蜕壳生长影响小,严重时导致河蟹死亡。这是种细菌性疾病,池壁或池底太硬,使蟹步足尖端破损感染而产生。经常注、换水,使水体pH值保持在7.5~8。在大量感染此症时,在饵料中配入磺胺药,做成药饵投喂。外用2ppm的漂白粉消毒。使用漂白粉时,不超过5ppm,蟹种则(30克/只以下)不宜超过3ppm。

看了此文还关注了
相关推荐
相关专栏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螃蟹得了蟹奴病怎么办?蟹奴病的流行特

下一篇:猪蓝耳病是什么病?初期的症状有哪些?

兽药网 > 文章详情

移动版| 电脑版 |知牧

兽药招商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