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知识

纳米级液态维生素的优势在哪里

2014/1/15 来源:互联网 阅读:25649次

  纳米级液态维生素是将营养学,免疫学和纳米技术有机融合起来的一项现代高新技术,以纳米药物载体技术为手段,革命性地改变了传统的动物营养保健中维生素、氨基酸、免疫因子等的剂型和用法 ,大幅度地提升了动物的营养保健水平。

  复合纳米级维生素的优势

  1、扩散性好

  纳米尺寸的表面效应使其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扩散系数增大。同时,巨大的界面(比表面积)为其扩散提供了高密度的短程快扩散路径,使得纳米维生素即使在冷水中,也能瞬间速溶,分散均匀,加之仿生膜和水的耦合力极强,致使产生极高的溶解扩散性—可以无限制的和水溶合。

  2、稳定性好

  由于采用独特的超微粉碎和生物包埋技术,所有的营养素被仿生膜包被保护,形成互相不接触的纳米级超微粉末,不会产生不同维生素和营养素间的相互影响和破坏。同时,这种纳米级复合维生素对于温度,热机械力(剪切力)和 pH值(胃酸)以及其它微生物破坏等环境因子,都具有优良的稳定性。**地延长了产品的货架期。

  3、吸收性好

  1. 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素在整个消化道壁发生微乳-肠膜之间的分子交换,此时,微乳内被包埋的维生素和营养素被释放进入粘膜,进而,作为自然的生理过程,被吸收进入血液,而微乳仿生膜本身不能够穿过粘膜进入血液。因此,纳米级维生素的吸收方式是更高效,更迅速的粘膜吸收。

  2.通过粘膜吸收,纳米级维生素中的营养素更容易透过胃肠上皮细胞间质进入血液循环,生物利用度****,可达90%以上,而普通维生素的平均生物利用度仅为30%左右。

  3.通过更为直接的粘膜透皮吸收途径,纳米级液体维生素的吸收更迅速,平均达峰时提前,可以达到**补充营养素的目的,对于应激状态下的动物尤其重要。

  4.同时,纳米级维生素由于受胃肠道生理状态(如胆汁,分泌,进食和食物内脂肪含量的影响)比较小,使其体内药物动力学稳定性**,特别是由肝脏疾病和脂肪吸收障碍造成的个体吸收差异变小。

  4、性价比高

  据中科院(2006)研究认为:粉状复合维生素中的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率为20%-25%,生物利用率为30%;乳化复合维生素中的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率为40%-45%,生物利用率为55%;纳米级复合维生素中的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率为100%,生物利用率为90%以上。由此可得:粉状复合维生素的生物学效价为6%-7.5%;乳化复合维生素的生物学效价为22%-25%;纳米级复合维生素的生物学效价为90%以上。

  5、使用方便、**

  在畜禽的饮水中添加,可使饮水的所有畜禽都能饮到等量的维生素,而且,在饮水槽,池或桶罐中没有沉淀,也不会堵塞饮水乳头。

  纳米级液体多维的特点

  1、溶液呈淡黄色至橙黄色澄清液体,有浓郁的维生素香味。

  2、溶液颜色随VB2含量的增加而变深,从淡黄色到黄色再到橙黄色不等。

  3、溶液颜色变黑表示产品内的维生素被氧化,产品变质。

  4、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稀释后的水溶液也呈澄明状,随加入的液体维生素的量的增加,颜色由浅变深。

  纳米级液体多维的优点:

  1.生物利用度高。纳米多维颗粒小,在水中的溶解性、分散性好,吸收率、生物利用率高。纳米维生素吸收不需要胆汁参与,即使患有肝脏疾病和脂肪吸收障碍的禽畜,纳米维生素的吸收都不会受到影响。

  2.兑水量大,成本低,效果好。 普通电解多维中的脂溶性维生素的平均生物利用率仅为10%左右,电解多维看起来一袋没有多少钱,但是生物利用率极低,使用起来成本并不低。

  3.使用方便。可以与任意比例的饮用水混合,溶液澄清透明,勾兑溶液轻松自如。

  4.不堵饮水线,消除饮水线堵塞给您带来的无穷烦恼。普通电解多维溶解后易发生沉淀,堵塞饮水线,而纳米多维溶解后溶液清澈透明,无沉淀,不会堵塞饮水线。普通电解多维的沉淀物在饮水管道中也易滋生微生物和苔癣类植物,使用后需要及时冲洗饮水线,否则,烦恼多多。

  5.避免**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纳米技术和超微乳化工艺,使脂溶性与水溶性维生素之间彼此稳定而互不干扰。

  6.稳定性好。**成分被严格保护,维生素不易被氧化、挥发和降解,稳定性得到很大**。

看了此文还关注了
相关文章
常见鱼病有几种?有何好的治疗方法?养鱼朋友看过

2024/5/14

兔子常见病及其防治方法,尤其这几种要重视!

2024/5/13

肉兔品种有哪些?值得收藏

2024/5/13

中国常见猪品种

2024/5/10

羊烂嘴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怎么治疗?

2024/5/8

羊日射病与热射病是啥病?有何症状?羊得了怎么办

2024/5/8

螃蟹吃什么食物?螃蟹怎么养?

2024/5/7

马是怎么配种的?一文读懂

2024/5/7

绿壳蛋鸡和普通蛋鸡有何不同?

2024/5/7

绿壳蛋鸡有那些品种?绿壳蛋鸡特点及养殖前景

2024/5/7

热门专栏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仔猪腹泻的用药方法

下一篇:2014兽药使用的七条戒律

标签
兽药网 > 兽药百科 > 用药知识 > 详页

移动版| 电脑版 |官方微信

兽药招商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