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

刺参采卵前的预处理方法

2011/11/25 来源:互联网 阅读:19449次

一、海参亲参的采捕

  1.规格

  刺参的个体越大,怀卵量越多,卵的成熟度越好,所以应尽量挑选个体较大者作为亲参。有关报道表明,体重在130克~255克的个体,性腺重平均为34.7克,性腺指数平均为16.6%;体重在115克~200克的个体,性腺重量平均在17.6克;体重在80克~110克的个体,性腺平均重5.6克。因此做为亲参,选择体长在20厘米以上、体重大于200克的为好。

  2.采捕时间 为获得性腺发育良好的亲参,必须掌握好亲参采捕的时间。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亲参的采捕应在其产卵盛期前的5月~8月,即自然海区水温达15℃~17℃时,具体采捕时间可以通过采捕少量海参解剖观察其性腺的发育情况来决定。过早采捕,其性腺发育不良,蓄养时间过长,易导致性腺萎缩或产卵量少,而且会增加管理费用;采捕过晚,海参在自然海区已经排放,将会失去获卵的机会,即使能获得卵,卵量也会减少,而且质量难以**,加大幼体培养的难度。由于各地水温的回升不同,不同地区采捕的**时间也不同。一般来说,大连地区、黄海北部沿海在6月下旬~7月初,渤海沿岸在5月中下旬~6月初,青岛地区在5月下旬~6月上旬,山东北部沿海在6月初采捕较为合适。

  3.采捕时应注意的问题

  (1)严格避免海参与油污接触 因油污可使亲参化皮溃烂(体壁自溶),需特别加以注意。潜水员和操作人员在接触海参之前应将手清洗干净,切不可用粘有油污的手直接接触海参。船上暂养容器及暂养海水也不可沾有油渍。

  (2)尽量避免机械刺激和损伤 亲参一般由潜水员潜水采捕,为防止亲参之间相互挤压,而导致亲参排脏或排精产卵,每次采捕的数量不宜太多。采捕上来的亲参在船上暂养密度也不应太大,控制在300头/立方米以内或更少,暂养时应经常换水。还要避免高温和直射光的照射,用遮光帘遮盖并放于背阴处。

  4.海参亲参的运送

  采得的亲参应在最短时间内运回繁殖场所。密度可以2头/升水放置于塑料袋内,并放在保温箱内保持温度,尽快运回繁殖场所。运送过程中不需充气,以免亲参体表粘液混合海水形成泡沫而污染水质。若运输时间太长,中途则需要换水,以**暂养槽内的水质。为防止因相互挤压而造成排脏,运输途中所用容器**分层。

  二、海参亲参的蓄养

  亲参采捕回来后一般都需要蓄养一段时间才能排精产卵。在入培养池前,应把已排脏的个体及皮肤破损受伤的个体拣出,以免在蓄养中继续溃烂并影响其他个体。要控制好蓄养密度,蓄养期间亲参的密度应控制在20头/立方米左右,密度过大,由于溶氧等原因会影响性腺的发育,研究证明亲参蓄养池内的溶氧不能低于5毫克/毫升~6毫克/毫升。

  亲参蓄养的池底可加置石块、空心砖、黑色波纹板等供亲参栖蔽。蓄养期间一般不投饵,每日早、晚各换水一次,换水量一般为池水容积的1/2或1/3,换水时应及时清除池底污物及粪便和已排脏的个体。应随时观察亲参的活动情况,如有产卵迹象,应及时做好产卵的准备工作。 三、亲参的人工升温促熟 在亲参采捕不便的地区及为了提前育苗,经常采用亲参室内升温、促熟的方法。这样可使育出的稚参在室内的培育期延长,当年就可以培育出大规格的参苗。此外,由于自然海水水温低,水中敌害生物较少,可减少或避免其对刺参幼体的危害。

  亲参一般提前2个月~3个月采捕入池。促熟过程中要有计划地使培育水升温,以促进亲参生殖腺的发育,使其提早成熟、产卵。刺参在13℃~15℃时摄食最旺盛。亲参入池后头3天不要升温,待其生活稳定后,每日升温1℃左右。切不可升温过快,以避免温度升高过快,导致亲参排脏。当温度升至13℃~16℃时应恒温培育,不要再继续升温,直至采卵前7天~10天。研究表明,当积温达到800℃左右时,亲参的性腺能够成熟并自然排放。

  在整个促熟过程中,需要投饵,饵料可以用天然饵料,也可以用人工配合饲料,日投饵量为海参体重的5%~10%。每日投喂海藻粉或海带粉混合含有机泥沙的饵料,投饵量视水质及摄食状况而定。为使促熟的亲参昼夜摄饵正常,白天应用黑布遮光,这样可避免亲参白天挤压在池的角落里不食不动。此外,准备采集配子进行人工授精前一周应停止喂食。

看了此文还关注了
相关文章
常见鱼病有几种?有何好的治疗方法?养鱼朋友看过

2024/5/14

兔子常见病及其防治方法,尤其这几种要重视!

2024/5/13

肉兔品种有哪些?值得收藏

2024/5/13

中国常见猪品种

2024/5/10

羊烂嘴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怎么治疗?

2024/5/8

羊日射病与热射病是啥病?有何症状?羊得了怎么办

2024/5/8

螃蟹吃什么食物?螃蟹怎么养?

2024/5/7

马是怎么配种的?一文读懂

2024/5/7

绿壳蛋鸡和普通蛋鸡有何不同?

2024/5/7

绿壳蛋鸡有那些品种?绿壳蛋鸡特点及养殖前景

2024/5/7

热门专栏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常温育海参苗的水温控制

下一篇:淡水鲨鱼人工繁殖技术

标签
兽药网 > 养殖技术 > 水产 > 详页

移动版| 电脑版 |官方微信

兽药招商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