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视角

好洞察从哪来?

2016/9/5 来源:互联网 阅读:13773次

**的洞见可以激发无数个创意,成为无数行动的理由,并使一切成为可能。这也正是我们坚持并竭力发掘好的洞见的重要原因。----菲尔·杜森伯里


相信每一位跟营销创意打交道的人,都经常能听见【洞察/洞见】这个词,尤其在广告公司,人们在提起它时往往带着近乎痴迷的推崇,就如同《星球大战》中的原力一样,神秘且能量无穷,是一切创意之源。


但悲哀的是,很少有人能描绘清楚“什么才算洞察”。它太过缥缈,以至于你都无法确认是否找到了它,是否用对了它。当你向“业内大师”请教这个问题时,他们通常只会给你一个“不可言传”的迷之微笑。让人不禁绝望地想,【洞察】难道真的是那种“闭关十年,偶然被上天点化才能参悟”的神技么?

洞察是什么?


所谓洞察,《新华字典》给出的解释是:观察得很清楚;按弗洛伊德的说法是,变无意识为有意识……这些话说得都没错,但对广告营销的新人帮助极为有限,基本属于“看得明白理解不了”。就我而言,更愿意用一句话来描述【洞察】-----“发现事物之间隐含的、更深层次的逻辑和关联。”


下面这个例子可以帮你更好的理解。


故事中,饭店老板的洞察是“①如果一个人能毫不抵触地吃掉很难吃的食物,那么他就不是在装饿。②只讨食物充饥而不提要钱,那就不会是骗钱的惯犯。”基于这两个洞察,老板才判定这个人并没有撒谎,才给了他一笔钱应急。


我们暂且不谈老板的判断是否准确可靠,只从洞察层面上说,“不放盐”这个行为,实际上激活了“食物、饥饿、说谎”几者之间的隐含关系和逻辑,它就是一把洞察的钥匙。


这也算是洞察?


当洞察揭开了神秘面纱后,你可能会对洞察的“真容”有些失落。你痛苦地发现,很多经历了无数冥思苦想后得出的洞察,一旦介绍给别人时,就像是说出“地球是圆的”一样,正确又普通,毫无新意可言。甚至有人会嗤之以鼻地说“这也算是洞察?”


举个栗子,如果有人告诉你他洞察到“同样作为快餐,但披萨跟汉堡和薯条不同,它是一伙人欢庆时的好食物,它应更改强调多人的分享。”你会如何评价这个洞察?很神奇?很激动?很正确?还是很无聊?但当你知道发现这个洞察的快餐店叫做“必胜客”,而且它从1987年就开始在市场营销中坚持使用这个洞察了,你又会怎么看?


没错,实际上大多数洞察听起来并没有那么让人兴奋,也远不如“创意表现”那样惹眼,但只要它正确,并能给创意指引方向,那么它就可以被称作【洞察】,它就是有价值的。


必胜客的广告宣传中,一直在强调分享这个洞察


洞察能拿来做什么?


一旦认同洞察的价值,你就会发现洞察的作用绝不只限于为广告创意提供清晰的方向,或是帮营销策略做更好的梳理和推导。


一个好的洞察,可以找到用户的真实需求,开发出更好的产品(啤酒与纸尿布经典组合);可以找到更**的沟通方式,确保信息更精准的传达(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推荐);可以规划革命性的解决方案,颠覆一个行业(共享经济);甚至发现新的理论体系,改变人类的认知(相对论)


实际上,洞察已经存在于商业生活的方方面面,源源不断地为你提供新的视角和机会。


好洞察从哪来?


既然洞察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它总能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呢?客观来说,一个好洞察是需要看运气的,但也并非无迹可寻。这里有几项日常的训练也许能够帮助到你。


1、锻炼逻辑能力


更熟练的使用逻辑方法,起码掌握一种思维模型,让自己能够持续系统的开始思考。


2、激发跨界脑洞


尝试着在不相干的事物上找到尽可能多的共性或潜在关联,让大脑保持在敏锐状态。


3、搜集有趣理论


洞察考验的并不是“完全**”,而是“完全正确”,所以尽可能多的学习各行业有趣的理论和观点,能够确保你在作业时直接调取已经存在的“好洞察”


4、强化语言表达


洞察虽然常常隐秘而平凡,但是一个好的语言表达和归类能帮洞察做更好的推介,想想看身边的“xx效应”、“xx症候群”实际上就是对洞察的一种生动化表达。如果能把一个好洞察凝练成一句精彩的广告语,那么后面的工作肯定会事半功倍!


看了此文还关注了
相关文章
常见鱼病有几种?有何好的治疗方法?养鱼朋友看过

2024/5/14

兔子常见病及其防治方法,尤其这几种要重视!

2024/5/13

肉兔品种有哪些?值得收藏

2024/5/13

中国常见猪品种

2024/5/10

羊烂嘴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怎么治疗?

2024/5/8

羊日射病与热射病是啥病?有何症状?羊得了怎么办

2024/5/8

螃蟹吃什么食物?螃蟹怎么养?

2024/5/7

马是怎么配种的?一文读懂

2024/5/7

绿壳蛋鸡和普通蛋鸡有何不同?

2024/5/7

绿壳蛋鸡有那些品种?绿壳蛋鸡特点及养殖前景

2024/5/7

热门专栏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互联网企业管理的“三段论”

下一篇:营销案例:微信营销案例分享!

标签
兽药网 > 兽药营销 > 营销视角 > 详页

移动版| 电脑版 |官方微信

兽药招商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