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动物的健康与否,取决于这个动物自身抗病能力的强弱,而抗病能力的强弱就取决于体内非特异性抗体水平的高低。
非特异性抗体主要就是免疫球蛋白。
体内的球蛋白不一定都是抗体,但抗体却都是球蛋白。
体内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越高,**免疫细胞的数量就多,**免疫细胞的活性就强,吞噬进入机体的异物的能力就强,所以就不容易被**病原体侵害而发病。
因此,当动物发病时,通过临床诊断,查清是何种病原体所致病的,在用药时,用上对这种病原体较为敏感的药物,同时使用生物蛋白制剂,会大幅度的**病程、****率,从而减少死亡。
1、免疫球蛋白。
它是人工合成的动物机体必须具有的非特异性抗体。
给动物注射之后,能直接给动物增加非特异性抗体,使动物体内的**免疫细胞数量增加、活力增强、吞噬能力增强,因此就能直接**动物自身的抗病能力和发病后的自愈能力。
所以,无论是感染了细菌或者是病毒,在用与病原体有关的药物治疗的同时,再用上免疫球蛋白,治疗效果会**的**。
从外地购买动物回家饲养,由于长途运输、抓捕、更换环境和人员等诸多应激因素的刺激,会使免疫能力大幅度下降,因此在回家饲养几天后,很容易发病。但是,在回家卸车时,每头注射几毫升《免疫球蛋白》,会大幅度**发病率,连用三天的话,基本不发病。
因此,免疫球蛋白既可以治病,又能防病。
2、干扰素。
干扰素是每一个动物机体内的一种免疫因子,不过这种免疫因子不在体内储存。只有病毒感染的时候,动物机体细胞迅速产生干扰素,产生出干扰素来再和细胞受体结合,再生成抗病毒蛋白来抵抗病毒的侵害。当病毒感染严重、病毒毒力很强的时候,细胞与细胞受体遭到破坏,机体细胞不再生产干扰素,就是有干扰素,因细胞受体被损坏,也无法生成抗病毒蛋白,因此当病毒感染的时间长了,或者是病毒毒力很强的情况下,干扰素几乎不起作用了。
所以,在病毒感染初期,使用干扰素配合抗生素治疗,效果非常好,特别是对肠道病毒感染,效果特别**。
但是在没有病毒感染的情况下,注射人工合成的干扰素作为预防病毒病使用是**的。
干扰素只能作为病毒感染的初期的治疗药物使用,没有预防作用。
病毒感染的4天之内效果**,5-7天之内效果很不**,7天之后,已经有抗体了(**抗体),再用干扰素就没**果了。
3、免疫核糖核酸。
免疫核糖核酸的主要作用是能进入细胞内部。当病毒感染后,在细胞内繁殖,免疫核糖核酸进入细胞内之后,迅速将病毒的基因链切碎,使病毒无法继续繁殖,从而起到抗病毒作用。或者是在病毒感染之前,先注射上免疫核糖核酸,它进入细胞内等候,当病毒感染之后,一进入细胞内,就被免疫核糖核酸切碎了基因链,因没法继续繁殖,结果就被免疫细胞清除掉了,从而使动物不发病或者是发病了会迅速痊愈。
因此,免疫核糖核酸早期与晚期使用均**。
4、转移因子。
转移因子用了之后,先激活免疫系统,再将供体的抗病能力转移到受体使用,起到转移抗体的作用,有利于集中抗体清除病原体的作用。
适用于病毒感染的初期,到中后期,机体的非特异性抗体消耗殆尽的时候,再用转移因子几乎**了。但配合免疫球蛋白同时使用,效果会更好。
可用于**疫苗的免疫注射使用,会由于激活免疫系统来和疫苗做免疫应答而产生特异性抗体。
5、肽制剂。
两个以上、50个以下氨基酸,用肽键连接起来,就叫做肽,如《胸腺肽》等。两个以上、10个以下氨基酸连接的,叫做小肽,10个以上、30个以下氨基酸连接的叫做中肽,30个以上、50个以下氨基酸连接的叫做大肽。50个以上氨基酸连接的叫做蛋白质,就不是肽了。氨基酸数字越少的小肽,效果越好。
肽的作用近乎于免疫球蛋白的作用。
6、聚肌胞。
聚肌胞是机体产生内源性干扰素的强行诱导剂。
当病毒感染后,用上聚肌胞,它会诱导机体产生大量的干扰素,干扰素再和细胞受体结合生成抗病毒蛋白,来起到抗病毒作用。也是适合病毒感染的初期使用,到中后期,细胞受体被破坏,就是诱导产生出干扰素来,也无法生成抗病毒蛋白,照样对病毒不起作用。
7、白细胞介素。
白细胞介素的作用是介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是激活整个免疫系统的,从而**动物自身免疫能力的。多用于疫苗免疫时使用,能激活免疫系统与疫苗(抗原)做免疫反应,从而产生特异性抗体。
因此,在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的初期,用任何一种生物蛋白制剂配合抗生素使用,效果都**。一旦到了中后期,只有免疫球蛋白和免疫核糖核酸能有作用,其他的作用不大。
作为预防疾病使用,唯有免疫球蛋白能有预防作用,其他的只有治疗作用。
公司产品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