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黄白痢也就是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是肠道感染疾病,是由于感染大肠杆菌而发生,通常哺乳期的仔猪容易发生。无论是规模化的大型养猪场还是农村散养户,该病都是常见疾病之一,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非常容易导致仔猪发生死亡,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发病原因分析
母猪带菌
带菌母猪是主要传染来源。大肠杆菌为猪肠道的正常菌群、且多数为益生菌,同时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致病菌。
这些致病菌随同粪便一起被排出体外,散布于周围环境中,从而污染母猪乳头、皮肤和圈舍等,仔猪吮吸母乳或舔母猪皮肤时经消化道感染,这是引发仔猪黄白痢的主要原因。
母猪胎次
仔猪黄白痢的发生与母猪胎次有关。母猪胎次越少,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反之越低。其原因与母猪胎次增加、自然感染形成免疫应答有关。
仔猪通过吮吸母乳获得母源抗体,因而具有一定的抵抗力。此外母猪胎次过高其所生仔猪也易发生仔猪黄白痢。
仔猪本身的生理特点
初生仔猪的胃腺发育未完善,胃腺分泌胃酸的能力差,缺乏游离盐酸,难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致使经消化道食入的致病菌在胃肠道大量繁殖,造成消化道正常生理机能紊乱,因而引发仔猪黄白痢等腹泻性疾病的发生。
抗体减少
仔猪出生后,从母猪初乳获得抗体,随着日龄的增长,抗体含量逐渐减少,到10日龄以后,抗病力****,又因仔猪喜舔啃饲料和异物,从而给仔猪感染发病带来有利机会。
仔猪受冻
仔猪对环境温度很敏感,尤其是初生仔猪,其被毛稀疏,皮下脂肪很少、自身体温调节机能尚未发育完全,抗寒能力低,易受寒冷的危害而下痢,当舍内温度低于30℃时,仔猪会受到冷刺激,常会导致仔猪黄白痢的发生。
营养缺乏
母乳质量差,供给不足或补饲较晚等,致使机体蛋白质合成不足,导致仔猪抗病力**而诱发仔猪黄白痢。
另外,仔猪的缺铁性贫血、仔猪低血糖症、硒和VE缺乏等营养代谢性疾病也可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而诱发仔猪黄白痢。
应激因素
仔猪黄白痢的发生与**应激因素有关。如天气寒冷、地面太凉、气候多变、阴雨潮湿、冷热不定、圈舍污秽、饲养管理不良、突然改变饲料及转群等应激因素均可诱发和加剧仔猪黄白痢的发生与流行。
未进行免疫接种
饲养在被污染的猪场,妊娠母猪未免疫接种黄白痢菌苗,没有采取针对本病综合性的防制措施,仔猪出生后吮吸初乳和舔母猪皮肤时,食入致病菌而感染发病。
饲养管理不当
一是哺乳母猪突然换料。在生产实践中,往往由于母猪哺乳需要大量能量而改变饲料配方,加大饲料中能量饲料的比例,当饲料中能量饲料如玉米添加量超过60%时,仔猪很快便会出现黄白痢症状,这是因为突然饲喂高能量饲料形成的乳汁过于浓稠,乳脂含量高而仔猪的胃肠道对脂肪的消化率较差,打乱了肠道内的消化吸收平衡,导致了仔猪下痢。
二是饲料中油脂含量过多、饲料霉变、青料或轻泻饲料比例过大。饲料中油饼、鱼粉等比例过大,仔猪的消化机能未健全,采食后无法消化而下痢;霉变饲料本身含有大量的毒素,可导致仔猪消化机能紊乱而下痢;喂给青绿饲料过多或轻泻饲料如麦类等比例过大,易使仔猪难以完全吸收利用而下痢。
临床症状
仔猪黄痢:主要是新生仔猪容易发生,是一种急性、致死性疾病。病猪临床上的主要特征是发生腹泻,排出浆状的黄白色或者黄色稀粪,并散发腥臭味,其中往往混杂凝乳小片,由于肛门比较松弛,在对其进行捕捉时也会有稀粪从肛门冒出;精神萎靡,食欲减退,体质严重消瘦、衰竭而发生死亡。
仔猪白痢:临床上的特征是仔猪突然出现腹泻,通常排出灰白色、乳白色粪便,部分还会排出黄绿色或者淡黄色粪便,呈糊状、浆状,散发特殊的腥臭味,且排粪次数**增加,严重时甚至导致排粪失禁或者发生脱肛;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机体逐渐消瘦,被毛粗乱失去光泽,非常怕冷。
病程一般持续2~3天,长时能够持续大约1星期。病猪基本能够白行康复,较少发生死亡
止痢菌克
【主要成份】氟苯尼考20%、止痢因子、牛磺酸、卡美丁、V溶菌酶,头抱瞎呋钠、叶酸免疫增强剂等
【主治】
1、主要用于畜禽细菌和病毒引起的肠炎、痢疾、伤寒、副伤寒、恶性腹泻、四季拉稀、犊牛下痢、羔羊痢疾、鸡白痢以及母畜产后引起的一系列炎症。并对仔猪的黄、白痢、身体发热、风热泻泄及家禽排绿色粪便等均有**的治疗效果。
2、增强畜禽机体的免疫功能,防止畜禽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减少由于免疫功能下降造成的多种**杂症(如:多种原因引起的应激,不明原因的产蛋下降脱肛,啄肛,瘁死综合症,生长停滯等
3、对猪的病因引起的精神不振、采食量下降、消瘦、拉稀、喜喝脏水、喜吃青料等,用后**
【用法用量】治疗量:本品100g拌料200kg;预防用药量减半影
【包装】1009袋×10袋/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