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偶蹄兽发生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猪口蹄疫以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两种方式传播。猪口蹄疫传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其次为损伤的皮肤和粘膜,经呼吸道也易感染,空气可成为猪口蹄疫重要的传播媒介。
猪口蹄疫的症状:病初出现呆滞,无食欲,高烧及发抖。之后嘴唇不断张合、流涎,站立不稳,有踢踏动作。病理变化特征为鼻镜、口腔、齿颧、舌、蹄冠、蹄叉、蹄踵及乳房(主要是哺乳母猪)形成水泡和溃烂,病畜跛行,喜卧;怀孕后易流产;幼畜可因肠炎和心肌炎死亡,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为人也可以感染本病,故在公共卫生上有重要意义。基于此,猪口蹄疫为各国所重视,成为国际检疫对象。
猪口蹄疫病理变化:见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胃粘膜有烂斑或溃疡,肠粘膜有出血性炎症,仔猪死亡后可见心包膜有点状出血,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斑点或条纹,好似老虎皮上的斑纹,故称“虎斑心”。
预防:猪口蹄疫目前尚无**的治疗方法,治疗只能减缓症状,并不能防止猪口蹄疫的传播。因此预防显得尤其重要。口蹄疫在防治上应本着“早、快、严、小”的原则,采用以下五个强制防疫措施。病死猪一律焚烧深埋;对受污染的场所和用具等**消毒;对疫区和受威胁区的易感家畜立即注射相应型的口蹄疫灭活疫苗。要建立严格的报检制度,狠抓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的落实,切实做到病畜、病害产品不出村,不出场。
猪口蹄疫防治措施:口蹄健+博克加肌肉注射,同时疫毒健+菌肽诺拌料投喂,巩固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