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康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猪丹毒的病因分析和治疗药物选择

2015/5/7 来源:互联网 阅读:1875次

 

猪丹毒是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猪丹毒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目前集约化养猪场猪丹毒比较少见,但仍未完全控制。猪丹毒呈世界性分布。

猪丹毒的流行病学:猪丹毒主要发生于架子猪,其他家畜和禽类包括也有病例报告。人也可以感染本病,称为类丹毒。病猪和带菌猪是猪丹毒的传染源。约35%~50%健康猪的扁桃体和其他淋巴组织中存在此菌。病猪、带菌猪以及其他带菌动物(分泌物、排泄物)排出菌体污染饲料、饮水、土壤、用具和场舍等,经消化道传染给易感猪。猪丹毒也可以通过损伤皮肤及蚊、蝇、虱、蝉等吸血昆虫传播。屠宰场、加工场的废料、废水,食堂的残羹,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如鱼粉、肉粉等)喂猪常常引起发病。猪丹毒一年四季都有发生,有些地方以炎热多雨季节流行得最盛。猪丹毒常为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传染,有时也发生暴发性流行。

猪丹毒临床症状:一般将猪丹毒分为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疹块型和慢性型。急性败血型:此型最为常见,以突然暴发、急性经过和高的病死率为特征。在流行初期有一头或数头猪不表现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其他猪相继发病。病猪体温达到42~43℃,稽留不退,体弱,不愿走动,躺卧地上,不食,有时呕吐。结膜充血,眼睛清亮。粪便干硬呈栗状,附有粘液。小猪后期有的发生下痢。严重的呼吸增快,粘膜发绀。部分病猪皮肤发生潮红继而发紫,以耳、颈、背等部较为多见。病程短促,可以突然死亡。有些病猪经3~4天体温降至正常以下而死。病死率80%左右,不死者转为疹块型或慢性型。

猪丹毒病理:败血型猪丹毒主要以急性败血症的全身变化和体表皮肤出现红斑为特征。鼻、唇、耳及腿内侧等处皮肤和可视粘膜呈不同程度的紫红色。全身淋巴结发红肿大,切面多汁,呈浆液性出血性炎症。肺充血、水肿。脾呈樱桃红色,充血、肿大,有“白髓周围红晕”现象。消化道有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胃底及幽门部尤其严重,粘膜发生弥漫性出血。十二指肠及空肠前部发生出血性炎症。肾常发生急性出血性肾小球肾炎的变化,体积增大,呈弥漫性暗红色,纵切面皮质部有小红点。疹块型猪丹毒:以皮肤疹块为特征变化。疹块与生前无**差异。慢性型关节炎:是一种多发性增生性关节炎,关节肿胀,有多量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液,粘稠或带红色。后期滑膜绒毛增生肥厚。慢性心内膜炎:为溃疡性或呈椰菜样疣状赘生性心内膜炎。一个或数个瓣膜发炎,多见于二尖瓣膜。它是由肉芽组织和纤维素性凝块组成的。

猪丹毒的防治:加强饲养管理,**猪群的自然抗病能力。在猪丹毒常发区和集约化猪场,每年春秋或夏冬二季定期进行预防注射,是防制猪丹毒最**的方法。治疗猪丹毒:青霉素治疗猪丹毒疗效非常好,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对青霉素有抗药性。其次土霉素和四环素也**。

 

关键词
相关推荐
免责声明:
以上展示的文字和图片等所有信息是会员自行提供,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会员负责;展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请读者仅作参考!版权若有侵犯,请联系本网,我们将在及时纠正或删除。
兽药网 > 兽药厂家 > 公司文章详页

移动版| 电脑版 |官方微信

兽药招商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