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鼻气管炎遍及全球,鼻气管鸟杆菌被认为是鸡鼻气管炎的致病因子。已从鸡、欧石鸡鹧鸪、鸭、鹅、几内亚家禽、海鸥、鸵鸟、鹧鸪、野鸡、鸽子、鹌鹑、乌鸦和火鸡中分离到鼻气管鸟杆菌。值得留意的是对分离株敏感性的研究有助于治疗鸡鼻气管炎取得成功。
鸡鼻气管炎病原:鼻气管鸟杆菌细菌学检查分离到生长缓慢的多形性革兰氏阴性杆菌。起初,该菌被鉴定为类巴氏杆菌、类金氏菌、28分类群或多形性革兰氏阴性杆菌,直到1994年定名为鼻气管鸟杆菌,建议属于rRNA总科。
鸡鼻气管炎症状:鸡鼻气管炎有**的临床症状,持续时间长,死亡率变化不等,并受许多环境因素影响,如管理不当、通风不良、饲养密度大、饲料质量不好、卫生条件差、氨含量过高、并发病和继发感染等。鸡鼻气管炎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水平传播,垂直传播尚不确定,因为在生殖器官、孵化的鸡胚、无精蛋和死胚中也分离出少量的鼻气管鸟杆菌。已确定该菌存在18种血清型A-R,既不是该菌菌株的起源也不是其血清型造成它的致病性。据报道鸡鼻气管炎可与鸡新城疫、火鸡鼻气管炎、博代氏杆菌、大肠杆菌和衣原体等混合感染。
鸡鼻气管炎病原检测:血清学检查包括平板凝集试验、斑点免疫结合试验和ELISA方法。ELISA方法的血清型特异性检测取决于包被ELISA反应板的抗原的提取,煮沸法提纯的抗原具有血清特异性,而SDS裂解法提取的抗原存在交叉反应且适于田间血清检测。
鸡鼻气管炎病预防:应用自家菌可成功地减少火鸡群鼻气管炎的暴发,用油乳剂灭活苗免疫肉仔鸡、父母代种鸡和火鸡群,起初的效果比较理想,疫苗可提供**的保护。活苗也是可行的,直到现在未发现**力菌株。A型温度敏感变异株有许多保护特性,但在其**性和**性尚不明确。
鸡鼻气管炎病治疗:治疗治疗鼻气管鸟杆菌感染比较困难,因为不同菌株对抗生素的易感性不同。本菌易产生耐药性,且对药物的敏感性取决于菌株的来源和地区应用药物的习惯。值得注意的是对分离株敏感性的研究有助于治疗取得成功。通过药理检测分离株均表现对阿莫西林、氟苯尼考、四环素有较高的敏感性,90%的分离株对红霉素敏感,36%的分离株对呋喃唑酮敏感。所有分离株均对安普霉素、新霉素、庆大霉素和磺胺类药物不敏感。
实验表现出病鸡水中加入250毫克/千克剂量的阿莫西林连用3—7天可获得满意效果,也可应用氟苯尼考,每次20毫克/千克体重1日2次,饮水4-5天也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