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康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猪结肠小袋虫病的常用防治措施

2015/2/3 来源:互联网 阅读:1623次

    猪结肠小袋虫病是由结肠小袋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原虫病。猪结肠小袋虫病主要感染猪和人,有时也感染牛和羊以及鼠类。寄生于动物的大结肠。轻度感染猪结肠小袋虫病不显症状,严重感染猪结肠小袋虫病时有肠炎症状。猪结肠小袋虫病呈世界性分布,尤其多发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多地区均有报道。
 
猪或其他动物在吞食了小袋虫的包囊而感染猪结肠小袋虫病,囊壁经消化液的作用后,虫体逸出变为滋养体,进入大肠定居。以肠壁细胞、淀粉、细菌、粪便中的碳水化合物、红细胞和白细胞等为营养。以横二分裂法进行繁殖。在不利环境或其他条件下,滋养体形成包囊。宿主的粪便中常有许多小袋虫的滋养体和包囊,宿主吞食了散播在外界环境中的包囊而遭受猪结肠小袋虫病感染。
 
猪结肠小袋虫病人的感染率很低。人的感染主要是吞食被包囊污染的食物和水引起的。包囊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在室温下至少可保持活力2周;在潮湿的环境下能存活2个月;在直射阳光下3h才能发生死亡。在10%的福尔马林溶液中能存在4**。
 
猪结肠小袋虫病可因宿主的种类、年龄、饲养管理条件、季节及其他因素而有很大的差异。在一般情况下,虫体对肠黏膜损害不大;但当宿主的消化功能紊乱,特别是并发有猪沙门氏菌感染时,虫体可乘机侵入,破坏组织,造成溃疡性肠炎。感染的部位主要在猪的结肠,其次是直肠和盲肠。在我国南方地区,仔猪常发生猪结肠小袋虫病。
 
猪结肠小袋虫病有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急性型多突然发病,可于2~3日发生死亡。慢性型可持续数周至数月。患猪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喜躺卧,有颤抖现象,体温有时升高;腹泻为最常见的症状,粪便先为半稀,后水泻,带有黏膜碎片和血液,并有恶臭。重症病猪可发生死亡。仔猪发病严重;成年猪常为带虫者,常常成为猪结肠小袋虫病感染源。

猪结肠小袋虫病防治。猪结肠小袋虫病可用土霉素、四环素、金霉素等药物治疗,均有良好的效果。0.1%福尔马林液灌肠可收到暂时的疗效,虫体一般1~2天消失,但不久能再次出现。猪结肠小袋虫病的预防主要着重于搞好猪场的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饲养人员应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清洁尤其应注意手的清洁和消毒,以免遭受猪结肠小袋虫病感染。

关键词
相关推荐
免责声明:
以上展示的文字和图片等所有信息是会员自行提供,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会员负责;展示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请读者仅作参考!版权若有侵犯,请联系本网,我们将在及时纠正或删除。
兽药网 > 兽药厂家 > 公司文章详页

移动版| 电脑版 |官方微信

兽药招商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