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贫血又名鸡贫血因子病,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雏鸡再生障碍性贫血、全身淋巴组织萎缩、皮下和肌肉出血为特征的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鸡传染性贫血又称出血性综合征或贫血性皮炎综合征。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的**宿主是鸡。**年龄的鸡均可感染鸡传染性贫血,不同品种的雏鸡都可感染鸡传染性贫血。
鸡传染性贫血由鸡贫血病毒引起,引起鸡传染性贫血病的途径一般为垂直感染与水平传播感染,垂直感染的雏鸡一般表现为急性鸡传染性贫血症状,水平传播感染的雏鸡表现为亚型鸡传染性贫血症状。感染鸡传染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三酸(泛酸、叶酸、烟酸)缺乏,始发于育成后期,常见于蛋禽、种禽、饲料日龄超过90天的肉禽,是反转录病毒引起的白血病。
鸡传染性贫血感染后**的特征性症状是贫血,感染后14-16天后达到高峰。病鸡精神沉郁,皮肤略显苍白,感染后生长受阻,血细胞比溶介于6%-27%之间,这是鸡传染性贫血的特征。感染后10-20天增重下降,死亡率逐渐上升,一般为5%-15%,通常不超过30%。
预防鸡传染性贫血。引种时要从没有鸡传染性贫血的种鸡场引种。建议有条件的种鸡场进行免疫抗体监测。发病鸡群可使用抗生素防止并发或继发感染,饲料中增加维生素、氨基酸、微量元素减缓病情、**死亡,这对**病程及病鸡耐过康复有积极作用。
鸡传染性贫血尚无特效治疗办法,以防为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严格生物**防疫体系建设,实施隔离消毒、检疫监测、正确饲养管理。重视日常卫生管理。强化鸡舍、环境、饮水、用具经常性净化消毒。福尔马林和含氯制剂可用于消毒。通过使用疫苗免疫种鸡,可**预防鸡传染性贫血病毒的垂直传播,成功**子代雏鸡的贫血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