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闻又有猪场发生了猪瘟。将猪瘟归咎于疫苗质量,也有人将矛头指向猪瘟病毒的变异,我国猪瘟疫苗的质量,完全经得起实践检验,由于猪瘟病毒基因突变产生病毒血清型差异的现象,也不会那样频繁。对于猪瘟仍然频频发生的原因,根据多年养猪经验,认为猪瘟蔓延主要是几个原因。
猪瘟免疫程序问题,乳前免疫不恰当出现免疫耐受个体。只要加强母猪免疫,**母猪猪瘟抗体滴度,初生小猪完全不用担心猪瘟野毒感染问题。乳前免疫除了增加无谓的工作量,对猪瘟防治别无他益。
猪瘟免疫失败是注射操作不规范。猪瘟免疫,注射操作是关键。在一些注射操作不到位的猪场,一年四季**疫病流行不断,令人防不胜防。下针狠,推药快,拔针急,是很多防疫员注射猪瘟疫苗操作的通病。有的猪场选用的注射针头过短过粗;有的防疫员热衷于打飞针,手抓一把注射器,追着猪只满栏跑。这些常见现象,都是猪瘟免疫注射工作的大忌。
猪瘟初免时间过早。母源抗体水平越高,对疫苗的中和作用越大,在母源抗体滴度偏高并衰退缓慢的情况下,猪瘟初免时间过早,很容易造成免疫失败。
猪瘟疫苗选择不合理。各地免费供应给生产场的猪瘟疫苗,都是脾淋苗。但实际上,脾淋苗并不一定比细胞苗更好。我国研制的猪瘟细胞苗,是经过严格的实验检验的,除非生产厂家出现意外,否则猪瘟疫苗质量是**有**的。
猪瘟抗体监测不够。很多猪场只重过程,不重结果。只要猪瘟疫苗打下去,就万事大吉,从未认真考虑过要对猪瘟抗体进行系统监测。曾有记录显示发现各猪场抗体合格率在0~90%之间,整体合格(猪群合格率≥75%)的猪场只有9个,只占所检猪场数的29%(9/31)。323份血清,抗体合格者只占43.3%。这种猪瘟抗体状态,很难**不出现猪瘟流行。
猪瘟的发病治疗。瘟毒血抗肌肉注射;发病前期用于150kg体重、中期用于100kg体重、后期用于50kg体重;切勿加量。同时配混感免疫肽对机体的免疫系统进行修复,防止继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