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用药和免疫误区

2010/6/25 来源:互联网 阅读:18133次

高致病性蓝耳病的特点是“三高一低”即体温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率低,防治十分困难,给养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当前的防控过程中,有很多误区值得注意。

误区:“防疫”就是“打防疫针”,可以“一针安天下”

当前场,无论其规模大小,对“防疫”的认识程度都比较高,过去那种拒绝免疫的现象已经很少见了。但是很多人对“防疫”的理解还是很片面的,认为“防疫”就是“打防疫针”,以为可以“一针安天下”,什么病都可以不怕了。

实际上,“防疫”是针对疫病流行的三个必不可少的要素: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动物,采取扑杀发病和隐性感染动物、进行消毒隔离检疫、对易感动物进行免疫注射等**措施的综合,与建立场生物**的概念内涵是相同的。

真正的“防疫”,除了针对相应的动物疫病进行免疫注射,保护易感动物外,还要采取相应措施消灭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建立检疫、隔离、消毒、封闭饲养和全进全出等项管理制度,能够净化场内的**疫病,并形成生物**屏障,阻止外疫的传入。

疫病的传播途径就是病原体由发病动物和隐性感染动物,侵袭到易感动物的途径,分为直接与发病动物、带毒动物接触的直接接触传染和与发病、带毒动物的分泌物、粪便、饲养管理用具等携带病原接触的间接接触传染。

高致病性蓝耳病的传播途径非常多,病的分泌物、精液、排泄物等都可以成为病毒传播的载体,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接触后均可感染。但该病毒对于自然环境的抵抗力又不是特别的强,主要靠直接接触感染。

确保集中规模饲养成功的关键就是建立科学的防疫制度,严格消毒、杀虫、灭鼠,减少病原体的污染,**限度的切断传播途径,减小疫病的发生机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全面、定期的消毒制度,消灭因饲养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病原体污染,同时也控制**外来的病原体污染,以及粪污造成的化学污染,建立一个洁净、**的养环境。同时也要控制无关人员和车辆进入生产区,场内也不要饲养其它动物。

养生产实践中常用的消毒剂,如醛类、含氯消毒剂、酚类、氧化剂、碱类等均能**环境中的病毒。

误区:发热就用安乃近退烧,“抗生素是万能药”

目前有十几种病都可以导致的“高热”和死亡,如瘟、附红细胞体病、巴氏杆菌病、链球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沙门氏菌病等,均有高热、厌食、呼吸困难、共济失调的症状,常与高致病性蓝耳病相混淆。但附红细胞体病、巴氏杆菌病、链球菌病、传染性胸膜肺炎、沙门氏菌病等病通过合理治疗可以避免死亡,应当与高致病性蓝耳病相区别。

看了此文还关注了
相关文章
常见鱼病有几种?有何好的治疗方法?养鱼朋友看过

2024/5/14

兔子常见病及其防治方法,尤其这几种要重视!

2024/5/13

肉兔品种有哪些?值得收藏

2024/5/13

中国常见猪品种

2024/5/10

羊烂嘴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怎么治疗?

2024/5/8

羊日射病与热射病是啥病?有何症状?羊得了怎么办

2024/5/8

螃蟹吃什么食物?螃蟹怎么养?

2024/5/7

马是怎么配种的?一文读懂

2024/5/7

绿壳蛋鸡和普通蛋鸡有何不同?

2024/5/7

绿壳蛋鸡有那些品种?绿壳蛋鸡特点及养殖前景

2024/5/7

热门专栏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春季猪场引种预防七大疾病

下一篇:母猪裂蹄病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措施

标签
兽药网 > 兽医在线 > 猪病 > 详页

移动版| 电脑版 |官方微信

兽药招商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