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之前,气温尚高,空气湿度大,子很容易发生坏死性皮炎,要注意治疗和防范。
子坏死性皮炎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皮肤表层组织坏死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多雨、潮湿及气温较高的季节。坏死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土壤、沼泽地、死水坑、污泥塘等处。平时可随人员、器具以及舍外灰尘等进入舍,空栏消毒不严时坏死杆菌会残留在舍内,当子皮肤或黏膜出现损伤,如子转栏后相互咬架或被场地突出的尖锐物体刺伤时,最易感染发生本病。
坏死性皮炎以发病体表皮肤及皮下组织出现坏死和溃疡为特征,一般发生于子、小阶段,哺乳子多见,多发生于头面部、颈部、体侧及臀部。常从头部开始发病,逐渐向体身后蔓延,患部先出现带水疱样红疹,少数病变深达肌层,水疱溃烂后,形成灰黄色、灰棕色或黑色结痂,痂皮底下有脓性溃疡,严重病全身结痂竖起,呈刺猬样,病基本不表现发痒症状。严重者减食或拒食,体温升高、消瘦,最后因衰竭而死亡。
如果平时加强预防,该病可以避免。要加强饲养管理,检查、清除或整平栏面、地面上的尖锐突起物,舍地面及运动场要保持清洁干燥。给新生子剪犬牙时剪面要与牙床大致相平,剪后**打磨平整,并在剪过的牙床上涂2.5%~5%的碘酊溶液或撒阿莫西林粉。容易发病的老场要定期用消毒药物对栏及其地面和周边环境进行**消毒,每周2次。发生外伤后要及时涂搽碘酊;在产床或保育栏、生长舍栏门上或其他地方悬挂玩具样物品,如空消毒瓶、袋、铁链等,转移的视线,减少其打架咬伤机会,就可相应减少或杜绝坏死性皮炎的发生。
发现患坏死性皮炎的子后,要及时将病隔离到远处的栏内治疗,病栏和相邻的栏及其地面、粪沟等处,用复合碘等消毒剂进行**的带消毒,每天2次,连续消毒1周以上。对病患部首先要**清除创内的坏死组织,到露出红色创面为止,随后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3%的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每天1次。有条件的最后可涂搽或填充下列药物之一:5%~10%的福尔马林松溜油合剂;高锰酸钾、木炭末粉(与高锰酸钾等量);大黄石灰粉(大黄1份、陈石灰2份,先将大黄煮沸10**,再掺入陈石灰,搅匀炒干,除去大黄,研为细末,填充);豆油或**植物油 (烧开后趁热灌入创口内);将雄黄30克、陈石灰100克,加桐油调成糊状物 (填充创口)。病初可注射地塞米松加青霉素加链霉素或维生素C(青霉素与维生素C要分开注射),也可注射地塞米松加阿莫西林,还可注射氟尔康、土霉素、恩诺沙星等,发病后期采用此法**;中后 期 用 1∶4的福尔马林溶液擦洗患部。
2024/5/14
2024/5/13
2024/5/13
2024/5/10
2024/5/8
2024/5/8
2024/5/7
2024/5/7
2024/5/7
202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