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病

鱼种越冬死亡的原因和补救方法

2012/10/22 来源:互联网 阅读:16770次

鱼种越冬期间,特别在一些小型鱼池里,一般死亡率高达10%~20%,其死亡的原因与补救措施如下。
  一、死亡原因

  1.鱼种小、体质差。在越冬时期,大多数鱼类一般都不怎么摄食,活动量也少,新陈代谢缓慢。主要以积存在鱼体内的脂肪、蛋白质等营养来维持生命。特别是规格太小的鱼种,体质差,在拉网并池过程中因受伤而感染水霉等疾病引起死亡。

  2.越冬水体严重缺氧。造成缺氧的原因有:(1)池水清瘦,浮游植物数量少。(2)水体中因施肥、投饵以及鱼类代谢物积累,有机物增多,耗氧量太大。(3)野杂鱼太多或放养的鱼种密度过大引起缺氧。(4)生活或工厂污水流入水体,大量耗氧而引起溶氧不足。(5)土壤保水性能差,水位大量下降,水浅造成缺氧,鱼类活动空间减少。

  3.鱼体受伤。在拉网并塘时,由于操作欠佳,造成鱼体受伤或鳞片擦落;病菌入侵也易死亡。

  4.管理不善。未及时查看水体中的溶氧量,鱼种活动及水体变化等问题,或已发现不良状态没有及时采取任何补救措施,致使鱼种死亡。越冬池塘漏水、水位过浅或冰层过厚、冰雪覆盖,也会造成池水缺氧,鱼类窒息而死亡。

  5.注水或增氧不当。长时间盲目循环冲水或增氧,致使池塘水温迅速下降,鱼类被冻晕冻死。

  二、补救措施

  1.鱼种越冬池的选择。(1)选择背风向阳的池塘作为鱼种越冬池。(2)越冬池一般为3~5亩,利于池大水深增强保温性能。(3)池塘要保水保肥性能好,塘底**是壤土或粘质土壤为佳,严重漏水的池塘不可作为越冬池使用。用自然坑作越冬池,池底要平坦,水草及淤泥越少越好,淤泥最多不超过30厘米厚。(4)应**一定的水温,水深度应在2~4米,要有补充水源为**,河水、库水、泉水皆可。(5)如溶氧量太低,应增加流程,有工业污水或大量生活污水流入的不宜作越冬池。(6)对热带暖水性鱼种必须在池上建造塑料大棚保温。

  2.培育大规格鱼种。规格大的鱼种体质健壮、肥满,耐寒耐低氧力强,死亡率低。

  3.进行鱼种鱼池消毒。鱼种进入越冬池前,先以生石灰清塘消毒,药效过后放鱼入池,入池时,以5%的食盐溶液浸洗鱼体5**。在入池过程中应注意细心操作,避免鱼体碰伤、擦伤或踩伤。

  4.适时适度放养鱼种。放养时间不宜过早或过迟,一般在水温10℃左右时放养为佳,但不能低于8℃。放养规格要求体质健壮的大规格鱼种,一般品种在10厘米以上,这样不仅可增加鱼种逃避敌害的能力,而且更能****越冬成活率。放养密度必须因时因地制宜。

 

看了此文还关注了
相关文章
常见鱼病有几种?有何好的治疗方法?养鱼朋友看过

2024/5/14

兔子常见病及其防治方法,尤其这几种要重视!

2024/5/13

肉兔品种有哪些?值得收藏

2024/5/13

中国常见猪品种

2024/5/10

羊烂嘴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怎么治疗?

2024/5/8

羊日射病与热射病是啥病?有何症状?羊得了怎么办

2024/5/8

螃蟹吃什么食物?螃蟹怎么养?

2024/5/7

马是怎么配种的?一文读懂

2024/5/7

绿壳蛋鸡和普通蛋鸡有何不同?

2024/5/7

绿壳蛋鸡有那些品种?绿壳蛋鸡特点及养殖前景

2024/5/7

热门专栏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养殖黄鱼的日常管理技术

下一篇:毛管虫病症状和防治方法

标签
兽药网 > 兽医在线 > 水产病 > 详页

移动版| 电脑版 |官方微信

兽药招商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