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病

初产蛋鸡易发生的疾病

2011/5/28 来源:互联网 阅读:15018次

初产蛋鸡易发生的疾病-脱肛

1.1蛋鸡脱肛

蛋鸡脱肛现象在整个产蛋期时有发生,但初产鸡更为严重。脱肛可使鸡产蛋率下降、淘汰率增加,给饲养者造成很大损失。

2.1导致蛋鸡脱肛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2.1.1开产过早。开产前光照时间过长,后备母鸡日粮中蛋白质水平过高,造成蛋鸡性成熟提前而过早开产,此时蛋鸡还未达到体成熟,生殖道狭窄造成脱肛。在生产中,育成鸡的光照应控制在9**以内,开产后逐渐把光照时间延长到14~16**;严格按照蛋鸡不同生产阶段的营养需要配制日粮,**蛋鸡正常生长发育,可采用**日粮蛋白水平、增加日粮能量浓度、促进体成熟的办法来解决。

2.1.2缺乏维生素。产蛋鸡日粮中如果维生素A和维生素E缺乏,就容易发生生殖道炎症;蛋鸡开产后,应根据营养需要供给充足的维生素A和维生素E,以防止输卵管和泄殖腔黏膜上皮角质化,使抗病性能下降而发生炎症,造成输卵管狭窄而引起脱肛。

2.1.3缺乏水分。饮水不足或腹泻脱水导致输卵管黏膜润滑作用**。长时间的腹泻使蛋鸡机体的水分消耗过大,严重的可达到脱水的程度,致使输卵管黏膜不能**地分泌滑液,生殖道干涩,鸡产蛋时强烈努责造成脱肛。生产中要**水分的供给,消除引起脱水的原因。

2.1.4鸡群整齐度差。个体大小不一的鸡合群饲养,导致大鸡采食过多而肥胖,致使肛门周围组织的弹性**而使产蛋时外翻的输卵管难以复位而脱肛;小鸡因营养不良而瘦弱,体成熟较差,也易引起脱肛。生产中可采用大小分群饲养,各自给予合理日粮来解决。

2.1.5鸡群拥挤,卫生条件差,舍内氨气浓度较高,使鸡群时刻处于应激状态,也是导致脱肛的一个重要原因。

2.1.6蛋鸡处于产蛋高峰期,连续产蛋导致输卵管内分泌物减少、润滑作用**而脱肛。生产中也要**饮水充足。

2.1.7意外惊吓等应激因素,使处于产蛋状态的鸡因应激而使外翻的输卵管不能正常复位。在生产中应尽量减少应激因素,严防鼠、猫、狗等可导致蛋鸡发生惊吓的动物进入鸡舍。

2.2预防措施

2.2.1根据鸡群发育情况,适时进行断喙,一般在7~10日龄进行,切去上喙1/2和下喙1/3,准确把握,一次到位。在断喙前后1~2天内可在饲料和饮水中加入维生素C、维生素K3及抗菌药物。

2.2.2要定期进行抽样称重,算出均匀度,并把过小、过大鸡只挑出来分群饲养,适当增加料量或限制饲喂,以**整个鸡群发育的整齐度,从而尽可能**每只鸡在开产前体重都能超出标准体重5%~10%,否则,可适当延长育成料的饲喂时间和延缓增加光照。

2.2.3在产蛋早期饲料中,适量加入浓缩鱼肝油,适当增加维生素A的含量。

2.2.4从18周龄开始,每隔2周使用抗应激药物、多种维生素等以增强鸡群抗病和抗应激能力,同时加强饲养管理,给鸡群创造一个利于其生产的良好的环境和营养条件。

2.2.5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按时按量以正确的方法认真严格执行。在每次免疫接种前后3天**在饮水中或饲料加入抗生素及预防应激的药物,并加强鸡舍的温度及通风换气等方面的管理,尽可能减少**应激,从而**鸡群正常的免疫应答反应。

2.2.6开产前**驱虫2次,常用的药物有左旋咪唑、丙硫苯咪唑等,以避免产蛋后发生寄生虫病。

2.2.7更换蛋鸡高峰料应有过渡期,以免过快造成营养过剩,双黄蛋过多,造成脱肛。

2.3治疗

2.3.1当发现有脱肛鸡时,首先饲料中多种维生素的量要加倍,微量元素额外添加0.05%,同时饮水中加入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

2.3.2立即隔离病鸡,单独饲养。先用生理盐水热敷肛门,以减轻充血和水肿,再用0.1%高锰酸钾或1%~2%硼酸水冲洗脱出部分,拭干后涂以抗生素软膏,轻轻送入肛门内,倒吊1~2**以利康复。患病早期可以**,对较顽固的脱肛症可将其脱出部分送回原位后,用线将肛门缝合,留一排粪口,并涂上金霉素软膏,过2~3天再将缝合口拆除。严重病鸡应及时淘汰。

 

看了此文还关注了
相关文章
常见鱼病有几种?有何好的治疗方法?养鱼朋友看过

2024/5/14

兔子常见病及其防治方法,尤其这几种要重视!

2024/5/13

肉兔品种有哪些?值得收藏

2024/5/13

中国常见猪品种

2024/5/10

羊烂嘴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怎么治疗?

2024/5/8

羊日射病与热射病是啥病?有何症状?羊得了怎么办

2024/5/8

螃蟹吃什么食物?螃蟹怎么养?

2024/5/7

马是怎么配种的?一文读懂

2024/5/7

绿壳蛋鸡和普通蛋鸡有何不同?

2024/5/7

绿壳蛋鸡有那些品种?绿壳蛋鸡特点及养殖前景

2024/5/7

热门专栏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养鸡严防酸中毒

下一篇:夏季蛋鸡拉稀的原因分析

标签
兽药网 > 兽医在线 > 禽病 > 详页

移动版| 电脑版 |官方微信

兽药招商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