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视角

销售的意义——“备胎”变“轮胎”

2014/12/25 来源:互联网 阅读:9127次

备胎是为汽车准备的一个后备轮胎,是防备其他轮胎中发生爆胎后能够及时取而代之,不至于导致汽车在野外抛锚。也常常比喻人们在恋爱中青年男女的纠结心理,继续交往不能满足自己的理想标准,如果放弃又觉得可惜,总之一条,就是有“利”可图。不论是精神上或是物质上,“备胎”可以暂时的为对方提供一定的帮助,使对方在需要你的时候总会想起你。

而 “备胎者”往往会处于两种状态,一是明明知道真相,还是一厢情愿的“装聋作哑”,试图利用真情打动对方;另一种则是完全被蒙在鼓里,浑然不知。但是长时间交往下去,早晚也会败露,中国有句话叫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也必然会有两种结果,一种是被真情感动结成美好姻缘;而另一种是结为仇敌,老死不相往来,互相拆台。那么我们销售人员就针对备胎一事,无需平叛他的道德高尚与否,也无需在乎他对人造成的伤害,只要关注整个事件是否有努力的价值。

销售往往是从“备胎”开始的

在销售过程中,尤其是在开发新客户阶段,又有哪个不是被客户当做“备胎”的呢?客户的整体销量或影响力都有,就是占着市场不卖货,不温不火的拖着。销售人员怎么办?不妨换位思考,既然你可以当做“备胎”,那就说明你还有被利用的价值,那么就一定要知道自身的价值所在,不能做一个糊里糊涂的“备胎”,要明白客户是真正需求你的产品、公司的背景,还是你能为其带来的暂时的利益,否则就没有努力的方向,也就没有转正的机会。这才是“备胎”真正的悲哀,最后为他人带来了利益,还遭人唾骂——瞧,这个傻小子整天围着我转。

即便是“备胎”也要**其质量

汽车中的备胎,虽然是为了不时之需,但是质量和正常使用的轮胎是没有两样的,同样也能**汽车的**和行驶,所以销售人员在开发客户前期虽然做的是“备胎”的位置,但是也要全力以赴,保障客户的**利益,让客户感受到你的真心。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装上后不会被再卸下来。

虽是“备胎”,但一定要自重

在将要成为“备胎”阶段的时候,客户往往会给销售人员一些希望,让其看到一丝曙光,也就导致部分销售人员产生错觉,客户对自己很器重或者对产品很有兴趣,等等,此时的销售人员往往会增加回访次数、拜访次数,或是有任何的关于行情的、销售的信息都会**时间的汇报给客户,还时不时展现一下个人的风采,给客户送礼、请客户吃饭。这些不能说不对,但是一定要把握住度,适当的应酬一定要做,但是坚决不能让客户感觉到你是求着他去合作的,或者他若不做了对你会造成很大的损失等幻想。否则客户就会无休止的跟你讨价还价,或者是只利用你个人的技能或金钱等,所以销售人员一定要做到自重。

即便“备胎”也要保持一定高傲的距离

笔者曾经遇到过一个销售人员,在市场上锁定目标客户后,在尚未合作之前,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请老板吃饭,有时还衣冠不整,穿着背心短裤就去了,有时目标客户还带着其他企业的销售人员,这分明是不自重和不被尊重的表现。没有适合的着装,无原则的请客吃饭,只能一味的**自身的身份。免费的午餐谁都想吃,这其中的关键是买单者自愿的,不会受到埋怨,因为客户感觉该销售人员急切的需要与之合作的机会,并且除了能请他吃饭,提供不了其他的附加价值了,所以客户也就吃的心安理得。所以对待客户一定要保持的适当的距离,更多的运用销售技能以及专业的角度等来吸引对方,提升个人和公司的魅力,让其感受到不与你合作是他的损失,只有这样你才能成为客户心目的重点,就会从“备胎”转变成每天奔跑的“轮胎”。

“备胎”是汽车行驶中的必须装备,没有它就有可能发生中途抛锚。而在销售中“备胎”,同样失去了它,销售也可能会“抛锚”!因为客户针对任何企业和任何产品都需要一个了解阶段,只有在充分了解了企业文化以及产品的性能后,才能更好的上市和大面积推广,才能够成为销售的主打产品,成为销售中的“轮胎”。所以销售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将“备胎”改变成“轮胎”的过程,销售的意义也就是将产品通过备用阶段过渡到主要销售的阶段。

看了此文还关注了
相关文章
常见鱼病有几种?有何好的治疗方法?养鱼朋友看过

2024/5/14

兔子常见病及其防治方法,尤其这几种要重视!

2024/5/13

肉兔品种有哪些?值得收藏

2024/5/13

中国常见猪品种

2024/5/10

羊烂嘴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怎么治疗?

2024/5/8

羊日射病与热射病是啥病?有何症状?羊得了怎么办

2024/5/8

螃蟹吃什么食物?螃蟹怎么养?

2024/5/7

马是怎么配种的?一文读懂

2024/5/7

绿壳蛋鸡和普通蛋鸡有何不同?

2024/5/7

绿壳蛋鸡有那些品种?绿壳蛋鸡特点及养殖前景

2024/5/7

热门专栏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如何理解专家说疫苗滥用现象

下一篇:中国电商:效益时代能否到来?

标签
兽药网 > 兽药营销 > 营销视角 > 详页

移动版| 电脑版 |官方微信

兽药招商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