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为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原核细胞,支原体的大小为0.2~0,3um,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支原体结构也比较简单,多数呈球形,没有细胞壁,故具有较大的可变性。革兰氏染色呈阴性。鸡和火鸡易感,病程慢、长。鸡患此病主要是由鸡败血性支原体引起的接触性慢性呼吸道疾病。1—2月龄鸡最易感。
1发病情况
2015年5月18日,沙湾县某养鸡场电话反应,5000只鸡鸡舍,49日龄鸡,死亡严重。40日龄开始拉稀。41日龄开始投服阿奠西林、庆大霉素。47日龄出现“喉喽”音,死亡加重。采食量下降约2/5。
2临床症状
临床表现为鸡舍有咳嗽、喷嚏、气管罗音和甩鼻子症状。鸡没精神,羽毛蓬乱无光。病情较重的鸡。一侧或双侧眼睛眶下水肿,眼睛睁不开;鼻涕堵塞鼻孔或被黏液混合物堵满,频繁甩头。仰头呼吸。采食量和饮水量下降。
3剖检症状
鸡头水肿,鸡冠紫红,眶下炎,结膜炎。气囊炎.气囊上有麦粒至黄豆大小的黄色干酪物。心包炎,内部有黄色积水,心肌松弛,肝周炎,肝脏上覆一层黄白色膜。肠道广泛性出血。鼻炎,内有黄色干酪物,喉头、喉管出血,黏膜组织肥厚增生,上覆鼻涕样黏液。肺部坏死,“虾变”。
4流行病学诊断
外界昼夜温差悬殊,气温变化大,影响鸡舍恒温效果。饲养密度高,通风设施均未使用,白天圈舍湿热,空气质量较差。饲料单一,饲养管理不当。通过临床、剖检症状和流行病学调查,结合文献资料和图片资料查询和对比,初步诊断疑似鸡支原体感染。无菌采集病料和抽取病鸡血液.送化验室诊断。
5试管凝集试验
在试管内加入O.08ml被检血清。然后加入pH7.1—7.2的石碳酸化磷酸盐缓冲液20倍稀释的凝集反应抗原lml.充分摇匀混合,置于37℃的保温箱中12h。检查结果为上部液体清亮管底**凝集沉淀,即为阳性。
6预防与治疗
6.1预防
(1)预防本病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控制圈舍温差在3。5。C以内,防止鸡受凉或受热。丰富饲料营养,杜绝饲料单一,营养不良。控制饲养密度,饲养过程中要不断扩大圈舍面积,**饲养密度。定时开启空气交换系统,加大圈舍空气流通量,确保圈舍无异味。定期投喂增强体质,预防本病的中成药,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2)国内有接种弱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报道。弱毒活疫苗是F株疫苗,分别在1日龄、3日龄和20日龄雏鸡滴眼接种,不引起任何可见症状或气囊上变化,不影响增重。与新城疫活疫苗B1或LaSota株同时接种.既不增强彼此的致病力也不影响各自的免疫作用。油佐剂灭活疫苗效果良好,连续使用两个代次的鸡,可以清除群内支原体感染。
6.2 治疗
笔者根据初步诊断结果,选取针对支原体感染治疗的常用药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良好。投药如下:①lOOkg水,投放泰乐菌素309,黄芪多糖lOOg,上午饮水;②lOOkg水,投放土霉素509,下午饮水。lOOkg饲料拌清瘟败毒散1509,全天使用。辅助投喂电解多维。共投药5d,死亡停止,呼吸道症状消失。
7小结
(1)鸡支原体感染在养禽业中时有发生,以接触性传播为主,也可垂直传播。
(2)在近年来家禽养殖业波动变化较大的情况下.一些养殖户在行情不好的时候,饲养管理跟不上,饲料单一,饲养密度大,管理不到位,可诱发该病发生。
(3)春季气温昼夜温差大,气温不稳定,圈舍空气潮湿、污浊,通风不及时,也是诱发该病的一个主要因素。
(4)本病常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在诊断中带来困难。一般患大肠杆菌病,治疗3~5d,效果不**,并出现呼吸道症状,可初步怀疑有支原体混合感染。(5)治疗一般采取综合治疗效果较好。单一治疗支原体,效果不髓显。以治疗支原体为主,辅助使用一种其他广谱抗生素和两种增强抵抗力的中成药,同时加强饲料营养,配合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