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

仔猪等孢球虫病的防治

2010/6/25 来源:互联网 阅读:18431次

 在临床中,场动力的笔者注意到养场普遍忽视对寄生虫病的防治。场日常管理工作较侧重于细菌病和病毒病的防治,而放松了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尤其是对等孢球虫病的防治。该病可严重危害仔健康发育、**成活率、造成生产上的损失,因防治措施不力,致使近年来仔等孢球虫病的发生趋于更为广泛。现将仔等孢球虫病的防治方法总结如下

  1  主要病因

  球虫是寄生于细胞内的原虫,感染的球虫主要有等孢属(Isospora)、艾美耳属(Eimeria)。球虫的致病力存在差异,艾美耳球虫似乎对没有致病力。经患畜粪便镜检证实,仔发生球虫病是感染等孢属球虫,故称仔等孢球虫病。等孢属球虫的卵囊内有2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含有4个子孢子,主要寄生于猫、犬、人类和多种哺乳动物及禽。等孢球虫病分布广,对初生至6周龄仔危害最为严重。由于病原的繁殖(裂殖体)刺激肠上皮细胞而引起仔顽固性腹泻、脱水甚至死亡。

  2 流行特点

  群常年可发生该病,在高温、高湿春夏之交的梅雨季节更为多见。有球虫病史场,仔可通过摄食母粪便中的卵囊、哺乳过程通过污染的乳头而摄入卵囊或舔食污染的舍内用具、物品、垫板等途径而感染。该病通过消化道感染,对场大小日龄可产生交叉感染,场管理不善,圈舍密集时最易发生流行感染。

  3 临床症状

  感染等孢球虫的种和大症状不**或不表现临床症状,常呈隐性带虫。初生至6周龄仔对等孢球虫敏感,特别是7~l5日龄仔易发该病。病原体损害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导致消化功能紊乱,消化障碍,引起仔出现顽固性腹泻和脱水。患病仔粪便呈白色或黄色到灰色,粪便呈黏稠状有酸臭味,严重感染的粪便呈水样,粪便中有的还带有血液,常见产床内有特殊的黄、白、红混合的仔稀粪。仔粪便变化是该病的主要特征。同时须注意并发感染大肠杆菌病和病毒病,使病情更为严重、病死率更高。

  4 病理变化

  剖检病变特征主要表现在空肠和回肠黏膜出现纤维索性坏死,肠壁增厚,肠黏膜出血不**。显微镜下的病变是肠绒毛发生萎缩、融合、滤泡增生和坏死性肠炎,肠绒毛末端的柱状上皮受损,从而暴露出位于其下的固有层或被肥大的未成熟肠上皮细胞替代。病变的严重程度与仔摄入球虫卵囊数量有关。

  5 诊  断

  根据仔发病的临床症状及伴有食欲(吮乳)减退,消瘦、苍白,被毛粗乱无光泽、发育不良、生长迟缓、病程稍长发展到脱水死亡,可怀疑患有该病。场7~15日龄仔腹泻,经抗生素治疗**,是仔等孢球虫病的重要特征之一。采集有临床症状的仔粪便进行显微镜卵囊检查,是**的确诊方法之一。

  6 治疗

  1) 笔者在临床上针对患过该病的场或新发病场,采用不同用药方案,防治效果**。对3~7日龄仔用药预防,对较大日龄且出现症状的仔用药治疗,可选择以下任意一种方案:(1)2.5%百球清(Baycox)口服液0.8 mL、5%葡萄糖溶液l.2 mL,每头仔l次灌服。(2)地克珠利溶液(100 mL:0.5 g),每头l mL,1次灌服。(3)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10 mL;1 g),每头2 mL,1次灌服。

  以上3种药物须单一进行灌服,特点是药量能**,疗效确切,对个别病情较重的仔须隔日再灌服1次。

  笔者曾在一段时间内,对不同场有该病临床症状、7~20日龄、经抗生素治疗2~3 d**、粪检有卵囊的患,分别使用上述3种方案进行对比治疗。结果见表l。

  结果表明,3种方案都具有较好的疗效,接受治疗的仔经3~5 d后,食欲、粪便、被毛、肤色**好转而痊愈。治疗中因个别仔日龄小、体弱、个体病情重等因素而影响**率。

  2) 对出现并发细菌性疾病仔用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钠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15~0.2 mL,肌注,每天1次,连用3~5 d。或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5 mL,静注,每天l~2次,连用2~3 d。

  3) 等孢球虫病的预防,每吨添加磺胺间甲氧嘧啶500 g、甲氧苄胺嘧啶(TMP)150 g,连用3~6 d,停药30 d。或用10%磺胺喹嗯啉钠可溶性粉50 g兑水l00 kg,连饮3~5 d,停药10 d。

  7 预防控制

  1) 创造良好的舍环境。寄生虫病的传播感染途径多与舍的环境条件有关,因此,必须**干燥、通风、不拥挤的圈舍环境。产房温度较高(32~35℃)和阴暗潮湿有利于等孢球虫的孢子化。卵囊孢子化后,对多数消毒药有较强的抵抗力。为减少初生乳的感染机会,因此要重视改善产房环境,加强饲养管理。

  2) 提倡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场需配套建设有:(1)雨污分流排水系统,沼气池(或化粪池)、氧化池、病死“化尸井”,以利消灭传染源。(2)设置固定粪便管理场,做好贮粪的发酵灭虫工作,防止粪便中的病原体扩散,造成重复感染。

  3) 场严禁饲养猫、狗等宠物,并定期做好灭鼠、灭蝇、灭蟑、灭虫等工作。防止由动物爪子携带卵囊进入产房和昆虫传播病原体,以**感染率。

  4) 做好产房、饲养用具及舍内外环境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每次分娩后产房中的组织碎片、污染物应及时清理干净并进行消毒,用含**氯25%的漂白粉,配成20%混悬液后喷洒消毒。饲养用具、圈舍内外环境选用氯制剂进行定期消毒。产房消毒是重点,每周消毒l~2次。

  5) 加强未发病场群的定期检测和驱虫工作。定期采集母粪便,检测球虫卵囊,每年至少检测2次以上,尤其在4~5月份感染高峰期时必检。抽检密度不低于母数的30%~50%,以**检测的可靠性,便于场驱虫时参考。

看了此文还关注了
相关文章
常见鱼病有几种?有何好的治疗方法?养鱼朋友看过

2024/5/14

兔子常见病及其防治方法,尤其这几种要重视!

2024/5/13

肉兔品种有哪些?值得收藏

2024/5/13

中国常见猪品种

2024/5/10

羊烂嘴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怎么治疗?

2024/5/8

羊日射病与热射病是啥病?有何症状?羊得了怎么办

2024/5/8

螃蟹吃什么食物?螃蟹怎么养?

2024/5/7

马是怎么配种的?一文读懂

2024/5/7

绿壳蛋鸡和普通蛋鸡有何不同?

2024/5/7

绿壳蛋鸡有那些品种?绿壳蛋鸡特点及养殖前景

2024/5/7

热门专栏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猪病诊断三大基本方法

下一篇:新生仔猪的管理

标签
兽药网 > 兽医在线 > 猪病 > 详页

移动版| 电脑版 |官方微信

兽药招商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