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病

高温谨防鸡虫媒性传染病

2010/6/25 来源:互联网 阅读:13216次

夏秋季节高温多湿,沟壑存水较多,对库蠓(小黑蚊子)、蚊、蝇等吸血昆虫大量繁殖十分有利,而这些昆虫就是白冠病、痘等虫媒性传染病的主要传播媒介。
  白冠病
  白冠病又叫卡氏住白细胞原虫病,临床上以贫血、消瘦、冠苍白为特征。雏、育成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成年发病后可使产蛋率下降30%~50%。该病多发生于高温多湿的6~10月份,呈**的季节性流行。
  症状发病精神萎靡,闭目呆立,羽毛散乱,步态不稳,食欲**或废绝;粪便稀薄,呈黄绿色,常有血便发生;体贫血、消瘦,冠及肉垂苍白;大多病死前抽搐和痉挛,个别死亡前后口鼻出血;产蛋产蛋率急剧下降,薄壳蛋、软壳蛋增多,后期个别瘫痪。
  治疗该病确诊后,应立即进行治疗。可用氯喹按每公斤拌料200毫克,连喂3天;隔2天,再喂3天。也可用复方泰灭净,前3天用0.8%,后7天用0.2%拌料喂服,疗效**。如病食欲减退或废绝,可用盐酸二奎宁,每支1毫升(含药0.25克),每支胸肌注射0.25毫升,每天一次,连用4~5天。也可用白冠红、球净等进行治疗。同时应防止禽类宿主与媒介昆虫的接触。在舍内外应用溴氰菊脂或戊酸氰醚脂等杀虫剂消灭蠓、蚋等有害昆虫,并在舍的门窗上钉上纱网,减少昆虫的袭击。
  痘
  痘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是蛋过程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不同日龄的均易感染,一般夏秋季发病较多。主要通过皮肤粘膜伤口感染,吸血昆虫如蚊子等极易传播该病。
  症状感染了该病的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一般分为皮肤型和粘膜型两种。皮肤型潜伏期一般4~6天,典型发病症状是发痘,多见冠、肉髯、眼角、口角和爪等处。先发生灰白色小丘疹,逐渐变大,表面坏死后出现黄色凹现、硬节。邻近的结节相互融合,形成大小不一的痘痂。一般3~5日达到高峰,10日后脱落。
  粘膜型主要见于口腔、咽喉部粘膜,开始见黄白色小结节,迅速增大融合,并发生坏死,形成黄白色假膜,覆盖于表面。剥去假膜,可见红色出血溃疡,之后又很快产生新的假膜,最终导致呼吸、吞咽困难而窒息死亡。
  治疗应以抗病毒药为主。如是单纯的皮肤型痘一般不需特别治疗,如是粘膜型的,除了应及时剥除口腔咽喉部的假膜外,还应针对具体症状,具体投药。应注重预防:首先应严格消毒,并针对季节性传播源(如蚊子)做好**的防范。其次要注意不要使只受伤,防止感染。当然预防该病**的办法是接种,可在21日龄和开产前各做一次,常采用翼膜刺种。

看了此文还关注了
相关文章
常见鱼病有几种?有何好的治疗方法?养鱼朋友看过

2024/5/14

兔子常见病及其防治方法,尤其这几种要重视!

2024/5/13

肉兔品种有哪些?值得收藏

2024/5/13

中国常见猪品种

2024/5/10

羊烂嘴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怎么治疗?

2024/5/8

羊日射病与热射病是啥病?有何症状?羊得了怎么办

2024/5/8

螃蟹吃什么食物?螃蟹怎么养?

2024/5/7

马是怎么配种的?一文读懂

2024/5/7

绿壳蛋鸡和普通蛋鸡有何不同?

2024/5/7

绿壳蛋鸡有那些品种?绿壳蛋鸡特点及养殖前景

2024/5/7

热门专栏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上一篇:高温天气怎样防治鸡中暑?

下一篇:高温季节肉鸡常见病的防治

标签
兽药网 > 兽医在线 > 禽病 > 详页

移动版| 电脑版 |官方微信

兽药招商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