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39年使用氨苯磺胺以来,用于预防和治疗鸡球虫病的药物曾达50余种,可是都因毒副作用或疗效不佳被逐渐淘汰。
一直以来,人们在防治实践中根据球虫的生活史和药物的作用峰期,总结了像早期投药、轮换用药、穿梭用药、接连用药、渐减用药、联适用药等多种给药方法。这些方法固然控制了鸡场局部或地区的某个时间段的发病,但鸡的球虫病还是从整体上顽固地、严重地威胁着养殖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球虫卵对环境消杀具有强大的抵抗力,众多的消毒药奈何不了球虫卵囊。他对低温也有一定的抵抗力,冰冻卵囊在繁殖一代后便恢复了致病力。在土壤中可保持活力达4~9个月,有树荫遮蔽的可达15~18个月。
让药物防治显得迟滞的另一个原因是球虫的耐药性。由于抗球虫药使用剂量大,面积广,应用时间长,致使球虫对几乎所有的球虫药都产生了耐药性,且表现为多重耐药、交叉耐药。
球虫的耐药特点是世代遗传还倍量相关,也就是说,上一代比如说用常量可以防治发病,到下一代时则必须用比这个常量要大的量才能防治住发病,这就使得抗球虫用药势必一再倍量使用才能**。
2024/5/14
2024/5/13
2024/5/13
2024/5/10
2024/5/8
2024/5/8
2024/5/7
2024/5/7
2024/5/7
2024/5/7
上一篇:猪舍温度对猪群健康的重要性
下一篇:鸡白痢用什么药**?